机关干部下田,与其质疑不如监督
据2月28日《重庆日报》报道,重庆推行“倒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措施,两年间25万人次机关干部走下田间地头干活,一律吃农家饭、睡农家床;每人每天按不低于25元的标准向农家交伙食费;干部和农户要“结穷亲”。近些年来,关于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话题很火热,一方面源于当下深入基层的干部太少,让群众很多问题得不到反馈与重视;另一方面,因为远离基层,相关部门颁布的决策、采取的措施,也大多不接“地气”,想当然的决策不少,受害的总是群众。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了解与倾听民意,大致的方向是准确无误的。
而如今重庆的机关干部下田间地头干活,赢得的不是公众的支持与喝彩,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这样的行为是真的亲民还是在作秀?干部下田间劳作真能了解民间疾苦么?这样的大举动会不会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困扰?干部和农户“结穷亲”了就能让双方吐露衷肠么……这一系列的疑问,引发的是一连串的质疑。当这些问题得不到最完美的答案时,公众的质疑之声就不可能停歇。
在质疑声下,我们难免怀疑,机关干部下田,真的就这么差劲么?非也。当下公众的质疑,其实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但因其夹杂了太多的感情色彩,因而有必要区分开来。必须承认,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那就必然存在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今,公众看到的只是不好的一面,这其中有他们太多的焦虑,因而不能理性看待也就不足为怪。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片面推测与质疑,就将一项政策扼杀了。
事实上,机关干部下田并没有公众质疑的那么坏,它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制度善意,如果执行到位,还是可喜可贺的。譬如机关干部下乡了,的确能够倾听到一些真实的民意,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感同身受,继而做出一个接地气的决策等。而这些,正是公众的期盼,也是他们焦虑的落脚点。如今光看政府自话自说地表示效果很好,我们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都不信,毕竟,即便机关干部是在作秀,那好歹人家也是下过农田的。对于此事,质疑也好,喝彩也罢,甚至于相关部门自己炫耀成绩,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解决问题。如今来看,我们与其去质疑这样的一项政策,不如让群众做好监督,毕竟,在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掩盖真实的境况,好还是不好?政府部门自己说了不算,真要坦诚的话,那就让当地的群众敢吐露实情,这既是对事实的一种尊重,也是开明政府的一种体现。
□龙敏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