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科学监管 深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近年来,全省安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安全发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管,连续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随着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忽视安全、盲目生产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建国60周年大庆的日益临近,安全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切实加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构建安全生产依法科学监管的长效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深化学习理解,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领导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很强。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力求从思想认识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结合抓好快速发展时期的安监工作,不断深化对安全发展理念的认识。安全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践中,我们妥善解决和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安全发展仍有一些模糊认识,要政绩、要发展、要效益、要金钱,不要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地方和企业负责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不要带血利润的思想,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结合有效防范各类事故,不断深化对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认识。我们认真汲取吉林中百商厦“2.15”火灾、吉化“11.13”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深刻教训,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今年继发生了辽源和梅河口两起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直接干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我们要紧紧抓住工作目标不放,紧紧盯住那些可能导致较大以上事故的重大隐患,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千方百计减少和杜绝事故。
结合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深化加强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安全监管部门作为政府的直属机构,必须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我们必须坚积极探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有效途径,建立党委政府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制度,发挥安委会的综合协调职能,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结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不断深化落实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认识。两个主体责任是新时期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基本制度。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不认真、不坚决,往往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有的企业在安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落实、培训教育等方面不到位。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主要领导和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应依法依规实施管理,切实解决工作“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
结合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深化对基层基础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能力建设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经过上下努力,安监机构基层基础得到较大加强,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认识不足、研究不够、推进不力的问题,基层基础薄弱、监管保障能力不足、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等,仍影响和制约着安监工作的有效开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双基”建设取得成效,安全监管才能有所作为,安监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结合提高反腐败工作能力,不断深化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安全监管部门掌握有行政许可权、监督权、执法权、财务权,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近年来,安监系统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地位,采取强有力措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收到积极效果。但个别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还发生了一些违法违纪问题。因此,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标本兼治,认真研究解决容易造成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努力创新实践,不断获取有益启示
随着全省投资拉动力度不断加大,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的任务日益繁重,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在困难中前进,在实践中探索,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也为加速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安全监管工作的持续发展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动,同步落实,同步考核。每年省委省委、省政府都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强调要实现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省将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10万人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等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定期向社会发布,将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指标纳入省政府发展杯竞赛,进行年度考核,实行实行重奖和一票否决,大大地提升了安全生产工作地位。
必须围绕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省委省政府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前年和去年分别达到4000亿和5700亿的基础上,今年预计达到7500亿。针对在建工程项目多,试生产企业多,新增用工人员多的实际, 2007年突出推进了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2008年突出开展了隐患治理年、安全监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年、安全百日督查、奥运安全督查等重点工作。2009年,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主线,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这些成功的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赋予了安全生产工作新的内涵,形成“大抓”的强劲态势。 必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推动两个主体责任落实。省政府2008年初,省政府将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和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将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省政府综合评价市(州)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发展杯竞赛,将14户中省属企业纳入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范围。今年又将8个监管任务重的厅局纳入签订责任状范围,与市(州)政府、企业共同向省政府递交安全生产责任状。去年省政府增加安全生产工作奖励资金100万元,今年将一年内发生1起重大事故和对瞒报、谎报或迟报事故、抢险救援行动迟缓造成损失扩大和恶劣影响等实行一票否决,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证。
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属,省政府及时组织研究部署工作,省领导亲自到企业、矿山、井下检查指导。各市(州)普遍采取政府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主管领导与重大隐患单位签定整改责任状、实行挂牌督办等措施,不断扩大隐患排查治理覆盖面,立足消除死角和盲区。截止目前,今年全省共排查企业22.7万户,排查重大安全隐患401项,整治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建设、生产、经营行为275起,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618起,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11起,为深入推动隐患治理活动探索了新的路子。
必须加强安全监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向安全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制度化方向迈进。针对安全监管部门组建时间较短,基础薄弱的实际,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意见》,在去年为省本级安排165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又安排了1350万,用于“双基”建设。我们连续两年召开全省双基建设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树立典型。目前,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建成。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事故约谈制度》、《吉林省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等,对依法行政、科学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局党组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自觉把反腐倡廉融入领导班子建设、融入队伍建设、融入监察执法、融入行风建设,做到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紧紧抓住安全许可、事故调查处理、行政执法和财务资金管理等易出现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问题的“四个环节”,通过向有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向社会公众发放征求意见公开信,以及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到各市(州)纪检监察部门等形式,广泛征求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多次召开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听取汇报,一同部署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探索监管方式,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指能够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近年来,我们着眼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运动式、突击式检查为主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转变;从比较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监管转变;从低素质、低效能向建设高素质、高效能的服务型机关转变,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一定成效。当前,我省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障安全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以只争朝夕的创新精神,加快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探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加强经常性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实行动态监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检查和督查,有重点、有计划地搞好安全检查、明查暗访和专项督查;实行重大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和挂牌督办,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做到整改措施、资金、时限、责任人员和应急预案“五落实”;重视发挥专家的作用,聘请专家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安委会综合协调工作,争取各级安委会主任逐步由政府一把手担任,安委会成员单位各自履行好职责。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机制。针对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和问题,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切实抓好其它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针对有关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按照“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由主办部门牵头召集,其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带有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督导。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加强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设,充分利用我省长春、吉林、延边三个地区和三个自治县有制定地方法规条件优势,研究起草《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研究委托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行政执法等规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安全评价等各环节的运行体制及监督;进一步明确综合监管的内容和范围,界定综合监管职能,确保安全监管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机制。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各级政府设立引导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的主体作用,采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考评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化达标企业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分级评定标准;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搞好相关人员培训;加强激励约束体系建设,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作为企业及负责人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在一定限期内对未达标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加强信息交流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交流机制。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大力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科研开发,深入做好煤矿瓦斯抽放、危险化学品安全自动控制等重点安全技术成果的推广;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对应由政府承担的基础设施投入、事故预防资金等给予必要保障。在高危行业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利用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加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企业和职工个人多方共赢互动的激励约束,化解企业事故风险,解决以往企业出事、政府买单的问题。健全完善工作隐患排查、“三同时”监管、事故报告等制度,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机制。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和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经验,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揭露和举报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及机关公务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注重发挥企业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试点,建立安全生产群防群治队伍。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与气象、地震、卫生等部门的衔接沟通,及时发布预警、预报,防止恶劣气候引发事故灾难;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培训和演练的主体责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衔接合理、内容完善的预案体系;明确应急预案启动与终止的条件、内容、步骤、过程控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省与国家、市、县及有关部门的联网对接,逐步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科学的应急管理系统;支持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建设,争取将我省非煤矿山救援基地纳入国家矿山救援基地投资建设项目。
探索建立安全监管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加强调研探索,省局坚持每月一个双休日下基层和企业调研制度;实施“三二一”工程,通过三年教育培训,使执法人员熟悉掌握直管行业应知应会专业知识,举办两年一期的中青年干部专业学习班,三年后系统1000名干部比较熟悉专业;建立“一岗双责”制度,坚持一手抓安全监管工作,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监管责任制度,明确事权,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干部竞争选用制度,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推进工作的目的。 :):(: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