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1888 发表于 2022-11-6 10:47

护百湖 守万物 筑江城——武汉生态保护纪实

护百湖 守万物 筑江城——武汉生态保护纪实2022-11-06 10:23:26新华网
0人参与0评论

新华社武汉11月5日电 题:护百湖 守万物 筑江城——武汉生态保护纪实新华社记者时值深秋,位于武汉西南的沉湖湿地,澄澈的湖水倒映出天光云影,长长的浅滩上密密麻麻落满了各种候鸟。这片曾因围湖养鱼导致水质恶化、鸟儿不敢亲近的湿地,如今已变身为候鸟的天堂。http://x0.ifengimg.com/res/2022/282887EF2AC49B515B900CDF7127F944DF8E407E_size99_w1023_h682.jpg候鸟在武汉市沉湖湿地水面上飞翔。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候鸟,如同一个缩影,见证了武汉为生态保护所付出的努力,也诠释了为何《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选择在武汉举办。打开武汉市地图,犹如一座“湿地上的城市”,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全市湿地面积约为16.24万公顷,占区域面积的18.9%。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犹如散落在城市之中的绿色明珠。在这座镶嵌于河湖间的“国际湿地城市”,如何处理人与湿地的关系是一道“必答题”。20多年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填湖造楼、围湖造田一度导致不少湖泊萎缩,湿地遭到破坏。“水被污染了,鸟儿也不愿意来了。”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原村支部书记陈为炳说,生态环境不好的时候,飞来过冬的雁群常常无处落脚。2010年,武汉痛定思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出台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2014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探索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和养殖方式。从完善制度设计,到健全保护管理体系,武汉湿地保护驶入“快车道”。退养还湿和湿地生态修复等一些具体措施被提上日程。从2017年到2021年,武汉市累计投入湿地保护修复资金9.65亿元,共计退渔还湿9.5万亩、退耕还湿1万亩。http://x0.ifengimg.com/res/2022/E4A07528C47010C36D5B10BD657611EF50C550A5_size81_w1023_h682.jpg候鸟在武汉市府河湿地栖息。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今年十月,一只大红鹳现身沉湖,这是继去年之后大红鹳第二次在此现身。在武汉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魏斌看来,如果去年大红鹳是“误闯”沉湖,那今年再次驻足,说明它们也觉得武汉的生活条件不错。在沉湖湿地七壕保护站的大屏幕上,监控传回的画面显示着周围鸟类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系统自动通过图像、声纹实时监测着鸟的种类和数量。“智慧监测系统为湿地保护添加了科技翅膀,提升了湿地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方瑛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这座“百湖之市”停留。而武汉,也在竭力创造更好的城市生态环境。70岁的赵志刚是武钢退休职工,抱着相机来到家附近的青山江滩成了他退休后的一大爱好。“我特别喜欢拍青山江滩。”他说,以前这里拖运砂石、钢材的车辆很多,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大变样,环境好风景好”。http://x0.ifengimg.com/res/2022/8C35BF64EC182F854A8E00EC464C4DA46533CCB2_size162_w1023_h651.jpg武汉市青山江滩。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这得益于几年前的武青堤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将防洪功能与城市景观自然融合,还江于民。“青山江滩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熊颖介绍,大量的植被以及缓坡、下沉式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让雨水通过景观水系内的植物根系生态过滤后,补充地下水。在城市建设和生态布局中,武汉没有辜负湿地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已建成小微湿地23处,今年底将达到32处。净化水质、调节微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小微湿地变身城市的“毛细血管”,湿地生态服务范围由传统的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向城市中心区域不断辐射。http://x0.ifengimg.com/res/2022/F4E915C097C6B87D72149C7CD22DAEF58A6149F3_size125_w1023_h653.jpg市民在武汉东湖绿道骑行休闲。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水在城中,城在景中。如今的武汉,高楼林立间觅得绿色湖塘,丛林掩映中藏着幽静步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享受湿地带来的绿色空间时,也将保护湿地的理念刻进了心里。“看,这个鸟是黑鹳,被称作‘鸟中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武汉天兴洲郊野公园,武汉外国语学校五年级学生李茂宁正举着望远镜看得出神。现在的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天兴洲的“湿地小卫士”。2020年起,武汉市开展了青少年进湿地研学教育活动,每年面向全市百余所中小学招募9至18岁的孩子担任“湿地小卫士”。走进自然,“认领”一块湿地,亲身参与到湿地保护和科普中,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新任务”。“学到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守护的种子。”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唐闻说,珍惜湿地资源,爱护自然环境,要把更多自然知识和环保理念传递下去。在江城的绿意中,守护湿地的种子正悄然发芽。(记者侯文坤、徐鹏航、熊翔鹤、龚联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百湖 守万物 筑江城——武汉生态保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