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迈步走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烟台:迈步走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70223/11/wemedia/e2d9eea5ea9376727e8d8dd6cabc898ca332a49f_size54_w200_h200.png大小新闻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05/F0CA5364C2EE44D3C30EB63ED29990CDE86D9D3F_size3_w100_h40.png
2022年12月28日 07:15:33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在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和关注中,我们迎来了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盛大召开。肩负人民重托,心系百姓梦想,代表委员以蓬勃的朝气、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职尽责,共绘中国式现代化“烟台实践”的新蓝图。回首极不平凡的2022年,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烟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展望2023年,我们步履坚定,信心满怀。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代表委员们认为,新的一年是烟台厚积薄发、大有作为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持续构建“1+233”工作体系,紧紧围绕“五个更高”目标要求、“六个观念”思想方法、“十个发展新突破”重要任务,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回首过去一年,烟台以科学精准的策略坚决防住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这来之不易的优异成绩,成为今年“两会”中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一组数字看成色:前三季度,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0.08亿元,同比增长5%,增幅分别好于全国、全省2个、1个百分点,延续半年省内领跑地位,居全省第1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9、5.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速全省第一;1-9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9.4%,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足见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与凝聚力。” 烟台兴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隋自清代表的一番话,引发了大家共鸣。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反复延宕,烟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构建“五大片区”指挥体系,实施“五大能力”倍增计划,建立起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迅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由防控感染向医疗救治的转变。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此为总基调,烟台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这一年来,全市上下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打出稳增长‘组合拳’,有效保障了企业不停产、商场不停业、项目不停工、物流不停滞,这是我们实现平稳发展的关键。”对于今年的高质量发展,山东隽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秀岩委员如是说。的确,这一年里,一个个镜头记录了这座城市奋斗的足迹:实施企业倍增计划,1855个服务企业专员搭起政企“连心桥”;获批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十大领域设备购置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444个,168个项目获专项债券支持277.7亿元;29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数量和价值均居全省第一;出台系列促消费措施,发放汽车、家电、餐饮、文体等消费券1.7亿元;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出“手拉手”促销等新举措,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回归合理区间……发展成果令人倍感欣慰,未来前景让人充满期待。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当前,各种有利条件正在加速集聚,全市上下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风雨无阻向前进,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率先走在前。扛牢动能转换责任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先锋一年来,烟台坚持“三核”境界、格局、标准,着力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奋力开辟新赛道,发展质效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不断激活,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新动能加速聚集——246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较好完成了“五年取得突破”目标。制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类新药“若欣林”上市,国核设备、荣昌生物分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银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2022年烟台创新发展的‘含金量’非常高,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大幅提升,新动能竞相涌现。”山东德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利代表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烟台高质量发展空间巨大、潜力充足、态势良好,创新发展潜力无限。于德利代表的观点,代表了大家共同心声——看先进制造业,正持续壮大。大力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加快构建16条重点产业链,新增省“雁阵形”产业集群3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产值过千亿元产业增至5个,九大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看发展新赛道,正加快布局。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海阳核电二期开建,渤中、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全力建设海洋强市,海洋牧场超过140万亩,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顺利交付,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加快布局航空航天产业,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运载火箭近岸海上发射和捷龙三号“一箭十四星”发射任务。看现代服务业,正活力迸发。实施金融赋能行动,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上市企业4家,实现股权融资136.8亿元、居全省首位。我市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世界设计公园一期建成,我市企业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1金1铜的好成绩。“烟台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源自‘换道超车’布局产业、抢抓机遇优化发展格局,聚力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李斌委员说,“今后我们要继续聚焦链式集聚提升,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构筑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新一年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们纷纷亮出观点,大家认为,烟台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要继续发挥实体经济基础深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保持稳中有进的好态势,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保三争二奔第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多作贡献。促进共同富裕展现新作为用心描摹民生幸福画卷岁末年初,来自烟台的“幸福回响”格外动听——是社区食堂里品尝美食的赞叹声;是病床之前不再为医药费而担忧的踏实感;是搬到新交付安置房后由衷的赞美声……回首这一年,一件又一件“急难盼愁”迎刃而解,一个又一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聚焦民生福祉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烟台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润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共同富裕,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烟台一以贯之。今年1-10月,全市完成民生支出 61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1%。过去的一年,我市不遗余力保民生——这一年,全市推出稳就业20条措施,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8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这一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35处,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至63%。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新增学位1.3万个。这一年,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奇山医院启动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八角湾国际医院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疾控中心主体封顶,新建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360处。这一年,社会保障提质扩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40元,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分别下调4000元、2000元,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每个数字背后,都有无数个温暖的故事。“烟台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的‘急难愁盼’有效解决,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莱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隋涛委员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年,代表委员们充满期待。大家认为,烟台产业兴旺、文化深厚,烟台人民勤劳智慧、务实进取,具备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基础。全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更比一年好。YMG全媒体记者 高少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