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拘之后,人大毕业生马某某已获得的学位是否会被撤销?
刑拘之后,人大毕业生马某某已获得的学位是否会被撤销?华商报2023年07月04日 07:17:25
211人参与27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信息遭窃取泄露事件有了新进展。7月3日,北京海淀警方通报,经查,嫌疑人马某某(男,25岁,该校毕业生)涉嫌非法获取该校部分学生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马某某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马某某涉嫌什么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外,民事侵权责任怎么办?已获得的学位是否会被撤销?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和律师。 7月1日,网传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毕业生窃取学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制作公开网页。进入网页的人可以给该校女生的颜值打分。网页截图显示,遭泄露的信息包含学号、姓名、学院、籍贯、生日、照片等。 有人大校友发文称,这名毕业生本科、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 7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通报:学校已关注到我校部分学生信息被非法获取的情况,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联系警方,目前正积极配合警方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学校强烈谴责侵犯个人隐私、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警方的通报初步证实该毕业生也就是马某某,实施了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办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被泄露信息的是2014到2020年的学生,后续校方将配合警方进一步协助调查,依法起诉,“让违法犯罪之人受到应有惩处”。 刑拘之后,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关注1 马某某可能构成什么犯罪? 马某某可能触犯哪些罪名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艾静告诉记者,从非法获取的信息内容上看,马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已有报道,涉案信息属于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信息,属于该罪的犯罪对象。马某某获取信息的数量、违法所得的金额大小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大小等将进一步影响对其定罪量刑。 其次,从非法获取信息的手段来看,马某某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由于涉案信息保存在学校服务器内,马某某若使用技术手段从服务器窃取涉案信息,从而导致服务器负荷超载、不能正常运行,造成计算机系统被破坏的话,有可能触及该罪名。“当然,上述两个罪名属于手段与目的的牵连关系,一般应该选择一项重罪处罚。”艾静说。 关注2 刑事立案后民事侵权责任怎么办? 虽然马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民事责任。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艾静指出,从网页截图来看,遭泄露的信息包含学号、姓名、学院、籍贯、生日、照片等。其中,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公开、使用肖像权人肖像的行为已经侵犯被盗信息者的肖像权;另外,泄露他人学号、籍贯、生日等信息则属于侵犯个人信息的范畴,若包含私密信息的,有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除此之外,马某某存在对部分学生的颜值进行打分、排名的行为,若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也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若在刑事立案之前,被泄露信息的学生已经就同一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般可根据‘先刑后民’的实践原则,中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或将案件材料直接移送至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若在刑事立案之后,被泄露信息的学生就同一事实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原则上不会再重复受理。”艾静指出,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刑事判决生效后,若存在未尽事由,被泄露信息的学生仍然有权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此外,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电信网络诈骗等涉众型犯罪中,行为人不仅侵犯个人权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此类案件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公民个人信息损失,消除不利影响,一体推进刑事追诉和公益保护。”艾静指出,若经侦查证实,马某某存在将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出售获利等情形,不排除检察机关启动公益诉讼的可能。 关注3 马某某已获得的学位会被撤销吗? 据媒体报道,疑似马某某曾在社交平台炫耀自己获取了在校学生信息,并称“是大二就想完成的坏事”。而如果马某某确实是在校期间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可以撤销其学位吗?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指出,现有法规明确应当撤销学位的情形主要是因学术不端等行为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他认为,因在校期间实施违法犯罪而撤销学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应该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犯了罪,就把之前授予的学位撤销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取得入学资格或者学籍的,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不得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对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指出,就撤销学位来说,目前的法规、部门规章中仅对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作了原则性规定。而在校期间实施违法行为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可开除学籍。 “拥有学籍是获得学位的前提条件。但是如果在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在授予学位之后被发现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需要去研究的问题。”蔡海龙指出,即能不能追溯的问题。蔡海龙告诉记者,对于能不能追溯开除学籍进而撤销学位,目前还没有相应解释,也有待通过法规修改加以明确。 关注4 学校需要就信息泄露承担责任吗?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信息处理者有义务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艾静指出,如果学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学生信息泄露的,可能会承担相应责任。“本案中学校在看到网友爆料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警方,配合调查。从这一系列的反应来看,学校对此事十分重视且积极配合。当然,本次事件也为各大高校的数据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7月3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技术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称,目前在校学生的个人信息是安全的。对于马某某如何获取到大量学生信息以及今后学校是否会加强学生信息保护,工作人员均回复:“不清楚,等通知。” 关注5 马某某未来还能从事网络相关工作吗? 网络安全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而变得愈发重要。据报道,马某某事发前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如果其最终获刑,未来还能从事相关工作吗?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违反上述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 “马某某若受到刑事处罚,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将终身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如果立案侦查后认定其尚不构成刑事犯罪,仅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马某某仍有5年的从业禁止期。”艾静告诉记者。 据《新京报》 评论 手持科技利刃,更要警惕与恶的距离 掌握技术的人一旦走偏,就成了作恶。从已曝光的信息来看,马某某在校时也算得上成绩优秀,拿过国家奖学金,毕业后又进入知名公司工作。他有无数种途径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却偏偏选择了既低级趣味又违法犯罪的一种:盗取多届学生数据制作颜值打分网站,受害者的照片、学号、籍贯、生日、所在院系等个人信息全被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马某某曾在社交平台谈及网站,称是完成了一件“大二就想做的坏事”。明知是“坏事”而为之,这已不是单纯的贪图刺激。他践踏他人的权利,更漠视法律的权威,以为将所作所为保持在小圈子内不曝光便可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不禁让人担心,一旦这种侥幸成为习惯,他也许会走向更大的恶。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互联网起于“野蛮生长”,在“黑客文化”中,破坏规则、潜入禁区更是风靡一时。然而,草莽时代早已结束,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规则明确、隐私至上、科技向善的时代。 以Facemash起家、曾经风头无两的“科技新贵”扎克伯格,2018年以来已数度接受美国国会质询,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守护好8700万名用户的隐私和数据。而在国内,某大厂创始人因为“算法没有价值观”的发言深夜道歉,另一大厂创始人则因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被全网声讨。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不管是何种“技术大牛”,心中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准绳,即便一时站上高峰,也迟早会摔入谷底。手持科技利刃,更要警惕与恶的距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