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制造业第一市”青岛着力点在哪?
“北方制造业第一市”青岛着力点在哪?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09月17日 20:24:13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狠抓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地的普遍共识。着眼“万亿俱乐部”城市,相比于上一个五年(2012年到2017年)的变化,2018年到2022年之间,24个GDP万亿城市中,几乎所有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止住了下滑趋势,并面向未来划定更高的目标。最新有动作的是青岛——近日,青岛印发《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当制造业再次成为多个城市的发力点,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拿青岛来说,以工业立市,发力“先进制造”,不是没有基础。根据赛迪发布的报告,先进制造业十强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成都和长沙,青岛是唯一一个北方城市。当地媒体更是喊出了“北方制造业第一市”的名号。但对比上位圈,青岛距离“先进制造”的目标差距仍在,以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来看,2022年青岛为1.18万亿元,而同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则达到2.47万亿元;近年来新崛起的工业城市杭州也达到2.04万亿元,苏州2022年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超过4.36万亿元。制造业是青岛这座城市曾经辉煌的支柱,也同时是其锚定的未来引擎。有“过去”,一方面有了基石,另一方面却多了“羁绊”。想要赢,青岛就必须完成“既要”“又要”“还要”——既要撬动存量变革,又要推动增量崛起,还要建立起护城河。欲摘桂冠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青岛的制造业有过一段起起伏伏的日子。在重新确立工业强市的目标后,青岛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个常被用来证明重振制造业有起色的例子就是赛迪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2021年、2022年青岛进入前十,位列第七,是北方城市中的“独苗”。面向未来,青岛喊出了“争创首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口号,2022年青岛还把“未来五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今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书记、市长发出“最强动员令”。眼下,则是出炉了《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9%”、“工业增加值占比30%”,“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50%”,量化指标异常明确。《三年行动计划》中,青岛将整体目标拆解为重点发力的“六化”,形成突破发展的路径——提升高端化水平,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10家以上;提升智能化水平,每年推进100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培育3至5家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提升绿色化水平,到2025年新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30家以上,绿色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2个以上;提升集群化水平,争取三年后7大优势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10大新兴产业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提升服务化水平,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力争超过10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0家以上;提升生态化水平,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40家左右、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左右。先进制造业,是青岛谋求“工业强市”的未来所在。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从确定重振工业,到比拼先进制造业,青岛准备摘下位于塔尖的桂冠。可以设想,一个地区拥有了制造业中创新力最强、复杂度最高、成果最丰富、最高附加值的领域,何愁不能实现拾回工业、转型升级。全省支柱青岛向先进制造业全力出击的背后,还响彻着整个山东的“冲锋号”。2022年山东省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向着高精尖、专精特新转变,向价值链更高端迈进。今年以来,山东更是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并将2023年确定为先进制造业“突破提升年”,也已印发相应的涉及22条重点任务的工作方案。近几年,山东突破僵局,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先进制造业,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看山东下辖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对比,2022年,青岛以近4000亿的体量遥领众人。而且,在山东省级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名单中,青岛入围的集群和企业总量,居于全省首位。以及山东目前共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字号”,其中两个都在青岛(青岛智能家电集群、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所以,如果说山东是北方经济转型的信号灯,那么在山东追求先进制造业这条路上,青岛一定充当的是“主心骨”的角色。当然,这个规模放在北方是优秀的,但与长三角的制造业强市一对比则有些差距。从量来看,同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去年6681.7亿元的工业增加值比青岛高出68.5%;同样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杭州,去年也录得4922亿元的水平。从质来看,2022年,青岛有7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而无锡和宁波则分别有25家和18家。刚刚公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青岛4家上榜企业均为非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生力军还需进一步壮大。青岛路径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苏州剑指“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武汉强力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几乎所有的超特大城市,都将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标预设在30%左右。发力先进制造业的城市这么多,代表山东、代表北方出征的青岛,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今年7月,黄奇帆到青岛发表演讲时曾谈到,回顾经济史,每一个时代的风口都会催生出几件世界性的耐用消费品,这些产品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场景中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消费品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等,俗称“三转一响一咔嚓”,这时青岛制造业就粉墨登场,诸如“青岛牌”照相机、“金锚牌”手表都辉煌一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性产品是汽车、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青岛制造打响了品牌。好在,这些传统产业至今依然强大,借由近几年的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赋能,不断为青岛制造提供增长动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时代,电脑、手机、液晶显示器等等,却在青岛少见踪影。黄奇帆称,当下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智慧网联时代,青岛急需涌现出新引擎,拿出新的“N大件”,伴随商品走进千家万户,城市的制造业才能有望占领全球产业竞争的主战场。看起来,黄奇帆说的是产品推新,是品牌更新,其实也是对青岛是否真正挺进了先进制造业的检验。新的“N大件”中,有的可以查到青岛的“进步”。比如2021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分别达到17.2万辆、13万辆;又如电子元件产品,产量由2017年的37.16亿增加到2021年的341.23亿只,翻了八番。但还有一些,起色不太明显,比如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等。这些代表着高科技、高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暗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面对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形势,加紧布局、做大做强,是准备拼抢先进制造业制高点的青岛,不容有失的着力点。原标题:“北方制造业第一市”,野心不止于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