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1888 发表于 2024-5-30 08:23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新规:防沉迷家长亦有责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新规:防沉迷家长亦有责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90917/21/wemedia/94c50c62f23d764a66c12e6215c9bd315c5b4a3e_size13_w200_h200.pn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
澎湃新闻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05/F0CA5364C2EE44D3C30EB63ED29990CDE86D9D3F_size3_w100_h40.png

2024年05月29日 12:07:11 来自上海





0人参与0评论




https://d.ifengimg.com/w992_h558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4/2FE9C24317AF4F6AA0AB67E25CDED40F266730DA_size1128_w992_h558.png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出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根据各方过错情形,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标准》的出台颇受行业关注,填补了行业空白。未成年玩家游戏消费是否退费、退多少,各方又应该承担多少责任,这些问题过去存在一定社会争议。由于责任划分不清,确实有不少陷入来回扯皮的案例:家长指责网络游戏厂商未尽审核义务,厂商则反驳家长未尽监护义务。从数据看,家长针对未成年人消费的退款要求大多得到了支持。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协会游戏工委等多部门发布的《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七成以上未成年人家长退款申请得到处理,这个比例并不低。但客观来看,全社会强烈的未成年保护氛围在其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游戏厂商往往要受到更为严苛的舆论审视。一旦形成舆论风波,厂商常常选择退钱了事,希望减少负面影响。曾经就有厂商抱怨,“每天都有超20起借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之名恶意申诉退款”,这对行业来说确实也是个问题。随着《标准》开始征求意见,这也意味着这一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明确责任归属,也就给具体的纠纷处理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此次标准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也将承担30%-70%的责任;若是重复出现多次或多种过错行为,如长时间怠于履行监护责任和注意义务,监护人可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其实这也更符合法治精神。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不只是针对行业和游戏厂商,其中也有“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条款。此次《标准》对监护人责任做出明确划分,也是要求家长在未成年人玩游戏的问题上承担更多监护责任,不能不闻不问、甩手不管,否则严重情况下可能承担100%责任,这其实也是在督促家长多关心关心孩子。由此可见,厘清权责才是对未成年人真正的爱护。厂商也好、家长也罢,都对自身行为的后果有明确的预期,也都知道该如何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呵护。《标准》也不仅仅是帮游戏厂商卸下负担,很多条款也在指导厂商细化机制。比如要求针对消费者的充值及消费等信息记录,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保存不少于180天;不应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产品和服务;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消费管理功能等。显然,厂商也必须承担更多的举证、防范义务。作为一个销售收入超3000亿的重要产业门类,网络游戏也急需摆脱诱导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的标签,以更加合理、健康的姿态融入整体的社会语境。接下来厂商需要尽快对标要求,落实各项技术标准,进一步巩固防沉迷成果,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合法权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新规:防沉迷家长亦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