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1888 发表于 2024-6-7 14:00

不赚快钱的吉利,掀起一场出海变革

不赚快钱的吉利,掀起一场出海变革https://x0.ifengimg.com/thmaterial/2023_20/487CA2D8B8BD40509A9E79A144F66888_w132_h132.jp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
凤凰网汽车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05/F0CA5364C2EE44D3C30EB63ED29990CDE86D9D3F_size3_w100_h40.png

2024年06月05日 16:31:33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凤凰网汽车·评论 今年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建交以来,中马双边贸易额增长超1000倍,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近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在一场媒体访谈中,盛赞了一家中国车企——吉利。他表示,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共同合作的宝腾汽车项目,打造了两国优秀企业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典范。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F32FBF9F713677D585C66862B3A3B378C8219210_size990_w1500_h1000.jpg这场让一国首脑交口称赞的合作,是如何实现两国企业的互利共赢,又是如何改写马来西亚国民汽车品牌宝腾的命运?技术出海,当中国汽车“授人以渔”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在第四任首相马哈蒂尔的主导下“向东学习”,引入日系车型平台,并创立宝腾。作为当地的“国民车”,宝腾汽车巅峰时期市占率一度超过70%,甚至收购了英国的超跑品牌路特斯(Lotus)。然而,受困于创新乏力与品质问题,叠加日系车进入东南亚后占领当地超过七成的市场,宝腾等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在被吉利收购前,宝腾已连续9年处于亏损状态,平均每年的亏损额高达16亿令吉特。彼时的宝腾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急需寻找出路。为了扭转颓势,宝腾决定寻求外部投资,甚至不惜考虑“卖身”。当时,不仅有本田、大众等汽车行业巨头在内的竞争对手,对宝腾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出价最高的PSA集团,甚至给出了5倍于吉利的价格。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吉利最终从28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收购了宝腾。当年参与收购的马方高层曾直言不讳地表示:“马来西亚不是想找一家企业简单地收购宝腾,而是要找一位真正能够帮助宝腾发展的伙伴。”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DC77FC00E2C460281D97CBA6CFCB51FE45E2DE48_size999_w1500_h1000.jpg选择成为“白衣骑士”的吉利,不仅在技术、人才、战略及供应链等方面毫无保留地支持宝腾,更是充分尊重这一马来西亚的民族品牌,选择仅收购49.9%股份的合作模式,让宝腾品牌留在马来西亚。自2017年,吉利集团收购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来,宝腾汽车便踏上了连续五年的稳健增长之路。时任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第二部长的黄家泉评价称,吉利宝腾合作是“一带一路”发展中的一颗钻石。吉利宝腾双方本着使宝腾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品牌,并在十年内进入东盟前三大品牌行列的共同目标,围绕人才、渠道、成本、质量、产业链、工厂改造以及开发新产品等七方面制定“北斗七星战略”。2023年,宝腾新车销量数据迈过了15万辆的里程碑,相较2022年增长了9.3%。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中国吉利集团的前沿技术的引入,于经营管理、市场策略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5835D9C066A693664C3238E76DE391592D21D369_size1375_w1500_h1199.jpg从贸易出海,到资本出海,再到技术出海。当多数车企尚在浅湾遨游时,吉利汽车早已完成中国车企出海角色的蜕变,在全球化的深水区充当着破浪前行的范本。“产学研城”体系出海,宝腾模式的蝶变之力在当前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区域化合作正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新重点。想要拥抱区域经济升级新机遇,东盟市场就是中国企业区域化合作的核心枢纽。马来西亚市场作为东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日系车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吉利的战略,正是建立在深厚的市场底蕴、强大的研发实力、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广泛的用户口碑之上。其出海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市场份额的扩张,而是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2023年4月,吉利继续拥抱区域经济升级新机遇,续写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同书写双赢故事。在“宝腾模式”基础上,吉利与DRB-HICOM深化合作,共建AHTV项目(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E67CDD38623FC74093C42B264EB2D327A9BE819A_size1259_w1500_h1052.jpg该项目旨在从“产、学、研、城”四大维度,聚焦汽车研发、制造、测试和零部件等产业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助力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成为东盟新能源和新技术研发制造高地,打造中马经贸合作标志工程。“产”方面,丹戎马林生产基地目前生产的是宝腾部分自有技术车型,与吉利技术的4款车型。新项目计划到2035年,在基地形成5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其中50%服务出口。同时,打造100万套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其中50%服务于全球市场。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7326ECC3BDE0152E42CC0C1BCDAF3963BB352D92_size1264_w1500_h798.jpg基于庞大的产能,新基地在整车制造方面不仅能引入吉利旗下汽车品牌,同时也吸引其他国际汽车品牌入驻或为其提供代工制造;生态方面,还将吸引配套的原材料、半导体及电子加工、低碳清洁能源等行业企业入驻,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化、高效协同的汽车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全球化布局。在“学”的维度上,吉利集团展现出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教育投资决心。在马来西亚,吉利不仅致力于推动当地工业的转型升级,还同步展开教育领域的深耕,将产教协同模式引入,意在将吉利的行业经验和知识传递给马来西亚,为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工程师和技工技师。回顾吉利的成长历程,可以说其发展历程与教育紧密相连。自1997年吉利踏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刻起,它就同时开始了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实践。时至今日,吉利已经在国内创办了10所院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8万优秀人才。吉利集团在投资的教育领域,正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长期发展战略眼光的生动体现。他深谙教育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更懂得教育之于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价值。教育的价值远不止于为企业输送人才,它更是提升整个社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吉利集团所倡导的教育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吉利集团通过持续投资教育,不仅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更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以公益之心办教育,不求回报,却能收获硕果累累。在“研”的领域,2024年4月,宝腾汽车首个海外研发中心落地杭州湾,加速推动着吉利技术在东盟的本土化落地。当宝腾汽车的研发体系与吉利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其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多符合马来西亚甚至全球需求的车型。在“城”的构筑上,丹戎马林AHTV正由单一的宝腾汽车工厂蜕变为一座以汽车工业为核心的卫星都市,紧邻吉隆坡,凸显马来西亚在东盟的地理核心优势。此举不仅服务于本地宝腾,更辐射至泰国、印尼、越南等邻国,形成汽车产业集群的共赢生态。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AA86EBF9A1337037931D8BECC946DF92EE81ECF6_size1524_w1500_h951.jpg面对宝腾规模小、成本高的挑战,吉利集团正致力于优化其供应链,通过扩大规模和引进国际零部件,增强其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完善宝腾的供应链体系,提升马来西亚本土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李书福直言:“零部件成本如果降低30%,马来西亚汽车工业就能超过泰国,在东盟独树一帜,将产品出口全世界成为现实。”吉利也正在为之努力,不仅将吉利的整车技术导入宝腾,还在不断建立马来西亚的供应链竞争力。正如吉利国际控股(马来西亚)首席执行官魏梅所说,吉利正坚定地在这片土地上“复刻”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辉煌历程,并期待将其打造成为吉利海外拓展的战略要地。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8476E98DFB00FA63918E5D1818BE538578023518_size1627_w1500_h1001.jpg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到全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中国车企的“走出去”战略正逐步深化。在全球竞争中,除了产品力的较量,品牌、服务以及生产供应链的整合同样至关重要,本土化战略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AHTV项目,以马来西亚为锚点,吉利有望撬动东盟350万的新车销售,并且辐射东南亚以及欧洲、澳洲等其他右舵车市场。在更大市场范围内发挥规模效应,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结语:长期主义,赢在终局随着2023年中国车企的出海潮涌,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格局。今年以来,有些自主品牌黯然关闭海外总部,不少车企海外市场面临双反调查(反倾销与反补贴),甚至还出现了合资品牌从中国“反向出口”遭消费者抵制的案例。中国汽车的“出海”之旅,实际上是一场体系力的较量,其复杂程度远超出一款产品的精良制造。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竞争逻辑远非简单的“自由市场”所能涵盖。鉴于汽车行业庞大的体量,一家企业的成功往往对地方经济、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在国内,我们常见的地方特色、地方保护等现象,同样存在于海外市场。这些市场是否会放任中国汽车产品随意冲击本国产业、品牌和经济,值得深思。但当大浪汹涌,吉利凭借其独特的“出海”策略与长期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不仅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更以其对当地经济、就业及产业发展的尊重与贡献,赢得了马来西亚总理的盛赞。这不禁让人深思,对于海外市场的“尊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满足于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提供所谓更好、更低价、更超值的汽车,就能在全球市场上畅通无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中国汽车圈,有许多优秀企业家的战略逻辑,与吉利-宝腾模式的长期主义不谋而合。例如,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强调“建立长期主义,从更长远的视角审视竞争”,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也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吉利与李书福更是长期精神的坚定拥护者与实践者。自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展现出了前瞻性的眼光,不仅投身于汽车制造,还投资民办教育,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与宝腾共同复兴的历程中,吉利更是将长期主义的精神贯彻始终。进入东盟市场的七年间,吉利始终秉持着对对方国家利益、行业利益、民众利益的全方位尊重,而非单纯追求短期利益,没有以CDK方式进入东盟市场。而是选择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全价值链转型升级和生态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实现互利共赢。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4_23/F2C0D08D6942E8D98EF4056D74CB133CBD7BCEAB_size766_w1500_h1001.jpg中国汽车企业在扬帆出海的过程中,不仅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征服”市场,更通过实际行动“造福”当地社会。吉利作为中国车企的领军者,正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精神,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关切彼此利益,以真诚的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赚快钱的吉利,掀起一场出海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