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卫星看,手机遥控干:山东春耕“黑科技”有多酷?
天上卫星看,手机遥控干:山东春耕“黑科技”有多酷?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30/10/wemedia/0f1a12c3efe1f1b7af7d8f636ce0e7ff1d1fa283_size18_w200_h200.pnghttp://x0.ifengimg.com/cmpp/2020/0907/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png
凤凰网山东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2_05/F0CA5364C2EE44D3C30EB63ED29990CDE86D9D3F_size3_w100_h40.png
2025年04月02日 07:10:44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麦苗返青,田野吐绿,又是一年春耕忙。广袤的齐鲁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人机穿梭田间,卫星遥感精准监测,农技专家在线问诊……在这幅充满希望的春耕画卷中,科技的亮色愈发浓厚,“智慧”的音符格外动听。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9DA27B544F774FE10D2517E7BA57DE927A88CC60_size570_w693_h352.png卫星遥感+无人机:“天眼”种地,半小时搞定150亩“从前种地要看天,如今天上看着种地!”“00后”新农人杨明意感叹道。他口中的“天”,指的是天上的卫星遥感系统。这双“天眼”能实时给农田做“全身体检”,监测土壤湿度、病虫害等30多项指标。哪里“渴了”,哪里闹虫害,一目了然。济宁市金乡县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周的手机上,就会时不时收到来自太空的“种田指南”。在手机上轻点几下,两架植保无人机就腾空而起,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150亩田地的精准施肥。需要灌溉时,只需要在地头的智能灌溉控制设备上刷一下卡,700多亩小麦就能“喝”上返青水。过去的经验变成了如今的算法,锄头也换成了手机和遥控器。小时候大人手中的锄头变成了如今他手中的手机、鼠标、遥控器,卫星遥感系统能实时监测农田状态,真正做到了“缺啥补啥,哪里缺补哪里”。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738067CABA67B6B7D53891683D228E4FACB1142C_size87_w1080_h608.jpg智慧大棚:按键种菜,老把式变身“数字农夫”在费县百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了半辈子西葫芦的“老把式”孙百胜,如今也成了玩转科技的“新农人”。过去最耗费人力的浇水施肥,现在反而成了最轻松的活:大棚浇水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占地4亩的大棚喷洒完药也只需2分钟。省下时间的工人有更多时间去精心打理植株,让西葫芦的品质更好。除了浇水施肥这些最为基础的自动化改造,孙百胜的“智慧大棚”里的宝贝数不胜数:按下按钮,电动轨道车就能轻松运走上千斤的西葫芦;水肥一体机将他30年的种植经验转化为精确的“作业公式”,根据气温、湿度自动定时定量浇水施肥;棚顶的自动放风机则24小时“值守”,智能调控温度……大棚有了“智慧”,老孙就有了时间。他在农忙时甚至也能腾出时间来,去学习新品种引进,让自己的“智慧大棚”产出更多致富果实。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38ED307F3458EA3E2AB8E620D5552BB2252B41D8_size308_w1080_h546.png北斗农机:方向盘自己转,误差仅2.5厘米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春耕深耕,离不开拖拉机这位“老朋友”。现在,这位“老朋友”装上了“新大脑”——北斗导航系统。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的一大片农田里,拖拉机手代锡文轻点屏幕,将各项参数飞速输入,激活了农机的“自动驾驶”模式。装载北斗导航的拖拉机瞬间化身“农田艺术家”,自己“操控”着方向盘,沿着笔直的路线稳步前行。播种、施肥、铺地膜、安装滴灌设备……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有了北斗导航这个“超级助手”,代锡文这个新手的日作业量从40亩跃至60亩,农机还能以2.5厘米误差在田间画出完美直线。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是最厉害的老农机手,作业精度也就在10厘米左右。如今,“带不带北斗”已成为当地农户选择农机服务的首要问题。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6BBB96897DE62328C28455924246C9D2F9FA1755_size854_w692_h479.png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挪城村,马铃薯播种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春灌“智慧大脑”:手机一点,节水30%水是农业的命脉,春灌对作物长势影响深远。在青岛平度市云山镇云和新村的浩兴园粮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返青期的麦苗长势良好。农户可直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农田灌溉“扫码用电”装置,亩均灌溉成本降低30%。当地一所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介绍:“现在种植全部机械化,60亩芋头最多2天就种完了。”而在聊城位山灌区,数字孪生技术为春灌调度装上“智慧大脑”,通过实时数据反馈,管理者能精准预测旱情、合理调配水资源,告别“凭经验”,一切靠数据说话。在诸城林家村镇的万亩麦田,喷灌机伸展臂膀,喷洒水雾,滋润着麦苗。两个人,两部手机,10天左右就能浇完16000多亩地。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7155443C58D4CCD965E3CAF068B89C2560AD5083_size476_w693_h462.png3月1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一处蔬菜种植基地,农民查看滴灌设备精准“补水”情况。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AI大模型+无人农机:“云”上种地,决策交给算法科技赋能不止于田间操作的便捷。在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究院,AI模型正为各地农田开出“数字处方”。这个集无人农机、农情监测、管理平台的超级系统,每天能够处理百万级的数据,为各地智慧农场分析农情,开展技术指导,提供决策支持。相当于给每块地配了“军师团”,让水田旱田都拥有专属定制春耕方案。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97A5CF2B20C965203D3DCA1FBDD01C2585CE98E7_size576_w813_h457.png深远海“黑科技”:深海牧场“黑科技”,智能网箱“云养鱼”山东的春耕,不仅在沃野,更在广阔的蓝色海洋。作为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的省份,山东正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向海要粮”。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6D02F3D0F4B9B1A5118ADED557EA88E64DD08974_size727_w693_h471.png3月1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渔民驾驶渔船驶向养殖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在离岸42海里的深海,一座座巨大的智能化网箱平台如同“海上城堡”,8个68米见方的巨型网箱,年产鱼类五六千吨。500个监测点实时监控水文水质,声呐、雷达精准掌握鱼群动态,活鱼吸鱼泵确保运输成活率100%。而管理这样一座“海上粮仓”,仅需4名工人。在荣成爱伦湾海洋牧场,海带、扇贝、鲍鱼等在不同水层和谐共生的立体养殖模式,构建起一片生机勃勃的“海底森林”。科技,正驱动着山东的“蓝色粮仓”驶向深蓝。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5_14/F7D2811778318CF99157A2A02A047CC4219F6FCB_size266_w693_h390.png这样的1个网箱每年能产出100万条鱼,只需要4个工人来操作。从长岛的牡蛎养殖到深远海的智能网箱,从浅海的多营养层次养殖到海洋碳汇,山东的海洋春耕,正插上科技的翅膀,驶向更广阔的蓝色未来。海上“春耕”忙,山东“蓝色粮仓”焕发蓬勃生机政策礼包:五千专家下乡,绿剑护农资科技唱主角,政策也给力。山东省连续三年开展“智汇春耕”专项行动,1.33万名农业专家变身“行走的教科书”,开设“田间课堂”,开出2900万亩“科技药方”,手把手解决农民技术难题,已累计服务群众超300万人。农资安全是春耕的基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联合启动春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也已在青岛等地展开,严查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为丰收保驾护航。手机上连着农业专家,仓库里存着放心种肥,春耕有了“双保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