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精讲讲义72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第三节 预警控制
大纲要求:
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一、熟悉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内容
二、了解预警系统的实现
第三节 预警控制
一、了解预控技术
二、了解预控对象
大纲变化情况:新增内容
内容讲解:
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2)预警阈值的确定
①预警准则
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出现有危险而未能发生警报,即造成漏警现象,从而削弱了预警的作用。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即导致误警,会使相关人员虚惊一场,多次误警会导致相关人员对报警信号失去信任。预警准则根据不同预警方法,具有不同形式。
②预警方法
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指标预警。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如要进行报警的指标为X,如图6-3,它的安全区域为,其初等危险区域为和,其高等危险区域为和,则预警准则如下:
当Xa≤X≤Xb时,不发生报警;
当Xc≤X≤Xa或Xb≤X≤Xd时,发出一级报警;
当Xe≤X≤Xc或Xd≤X≤Xf时,发出二级报警;
当X≤Xe或X≥Xf时,发出三级报警。
(b)因素预警。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以采用因素预警。该预警方法相对于指标预警是一种定性预警,如在安全管理中,当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缺陷时,发出报警。则预警准则如下:
因素X出现时,发出报警;
因素X不出现时,不发出报警。
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警报方式。
当预警指标X属于不确定(随机)因素,则须用概率的形式进行报警。
(c)综合预警。即将上述两种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得出一种综合报警模式。
(d)误警和漏警。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如发出高等级警报,而实际上为初等警报)。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出警报而事故最终发生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而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二是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即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③预警阈值确定
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
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就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