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xia 发表于 2011-11-4 15:33

新京报:面对民意焦虑,完善空气指标应提速

  PM2.5公开后,空气质量可能有时候会出现大范围超标,这并不可怕,民众其实能够理解和承受,基于污染变得严重的情况,还会激发民众自觉投身于城市环境治理中来。
  北京近几天连续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数据显示是“轻微污染”,但此结论在网上受到一些质疑。当城市里满眼望去都是灰蒙蒙一片,呼吸起来也不太舒服时,“轻微污染”的权威数据,确实容易引发民众的焦虑和不满。
  对此,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积累了污染物才会影响空气质量。”“前些年本市监测并公布的是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颗粒物,后来改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今后肯定还会监测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
  应该说,监测指标的逐步变化,反映的是北京近年来整体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2009年,北京全年实现285个空气质量达标天,比“奥运年”多出11天;2010年,北京蓝天数达286天,创12年来最多。
  现在民意的焦虑,虽然是针对短期的空气质量问题,也说明民众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环保部门对于空气质量指标的完善,要提速。PM2.5,是城市雾霾天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之一,可时至今日,它仍然未被列入空气质量指标,这是导致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市民的直觉不相符的原因之一。
  空气质量标准与民众感觉有落差,并不是北京一个城市面临的问题。
  去年底,环保部公开了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当时,将PM2.5纳入到空气质量新国标,呼声非常之高,可遗憾的是,最终因为“时机不成熟”,PM2.5指标未被纳入,对此,该标准的“编制说明”解释为:目前中国TSP(总悬浮颗粒)和PM10浓度水平较高,两种污染物的污染问题还未根本解决;而PM2.5污染较重,如果制定实施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其实,空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信息通畅才是第一要务。PM2.5公开后,空气质量可能有时候会出现大范围超标,这并不可怕,民众其实能够理解和承受,而且,基于污染变得严重的情况,还会激发民众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并自觉投身于城市环境治理中来;相反,空气质量不佳,民众却知之不多,无法调动市民的积极性,那才对城市环境的治理不利。
  民众对于真实空气质量信息有渴求,相关部门要重视起来。将PM2.5纳入监测并公开,需要一个时间表。毕竟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已相当成熟,我们无须走发达国家从头摸索的老路。
  此外,即便在PM2.5的监测体系尚未完善前,相关部门对灰霾天污染也可有所作为。早在2009年,环保部门就曾对灰霾天进行了一年试点监测,广州也在几年前开始了灰霾天预警,那么,对于灰霾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是不是可以先行启动。
  在空气质量的问题上,的确如相关人士所言,“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的挑战更严峻,需要更大的力量进行改善”。空气质量的改善绝非一日之功,这一点相信市民都能理解。我们常说,“人民城市人民建”,环境治理亦然,而要调动市民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应从公布更精确的监测数据、让市民有切身体验开始。

彳亍 发表于 2011-11-5 09:06

表面现象

lenovo917 发表于 2015-5-16 11:47

呵呵,现在好了,谈虎色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京报:面对民意焦虑,完善空气指标应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