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生存的希望——义马矿难救援纪实
“第64位、65位、66位。”从5日11时20分开始,围在义煤集团千秋矿事故矿井井口的人们就在心里计数。11时46分,当第67位井下被困矿工被担架抬出井口时,救援现场的人们终于舒了口气。从矿难发生到这一时刻,经过40个小时的紧张救援,生还的希望再一次降临到幸存的矿工兄弟身上,生命的阳光又照亮了矿道的黑暗。这起矿难共有67人获救生还,8人遇难。
迅速通风施救,打开生还通道
11月3日19时45分左右,河南义煤集团公司千秋煤矿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当班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下井作业人员75人被困井下。经过救援,有部分矿工升井。
4日5时许,记者赶到位于千秋煤矿办公大楼的抢险救援指挥部,只见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和相关负责人正围着长桌部署救援工作,墙上挂着矿井示意图。“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通风,通风救人!”骆琳说。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在长760多米的21221工作面下巷,矿工被困在情况复杂的200多米的巷道内,与外界隔绝。
抢险指挥部认为,井下被困矿工仍有生还希望,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巷道因事故合拢后,氧气不足、有害气体增多,为他们创造生存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通风问题,同时千方百计向里掘进,打通救援通道。
在开辟井下救援通道过程中,救援人员只能一锨锨地掘进,然后一袋一袋地向外传送积煤。4日9时许,救援人员在推进到巷道510米处左右时,发现了7名幸存的被困矿工,并成功营救出井。
这一消息让救援人员感到振奋,证明了救援方案是有效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掘进进度,尽快打开生还之门?
在4日晚的分析会上,来自平煤集团的张铁岗院士建议:“地层能量已释放了,不会发生岩石弹射伤人事故,救援人员可以把防冲服脱掉,甩开膀子干。同时,井下瓦斯超限,铁锨挖土容易产生火花,可以换成铜锨挖掘。”
由此,掘进速度明显加快,到5日7时许,井下传来消息:救援通道已经打通,还有45人活着……4个小时以后,45名被困幸存矿工全部升井。
队长舍生忘死,队友互助自救
事故发生时,千秋煤矿开二队队长、事故第一救援队队长李运星正在办公室值班,“矿震”把电视机弹到了床上。曾经历过地震引起冲击地压事故的他抓起电话和井下联系,联系不通后马上就往井下跑。在井下遇到逃生的队员后一查人数,少了7个,他又跑到作业的地方,结果巷口已被堵死。
他说:“我的人在510米处干活,巷口在480米处就被堵死了。这都是自己的兄弟啊。我一个劲地用手刨,刨了一会发现只有个三寸宽的洞,我就硬往里钻。钻到495米左右的地方,就听到有人在敲管子,当时里面瓦斯浓度高,我怕引发次生灾害,就硬往里爬,全身磨得都是伤。爬过去后一看,我的7个人都在那呢!”
矿工朱永刚说,我受了伤不会动,其他能动的队友清查人数,发现有三四个人被煤和支架压住了,就先把他们救出来,大家聚在了一起。
李运星说:“7个人基本都受伤了,还有一个动不了,我让他们出去,他们说啥也不出去,把受伤的队友放在地上就开始往外挖,要一起出来!”最终,李运星的7名工友在4日全部安全升井。
一位救援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挖通救援通道后,发现最里面被困的矿工已经朝外掘进了30多米,要不是这样,救援至少还要持续几个小时。
被困矿工裴三国当时在580米作业,他说:“事故发生后,我们从地上爬起来就先互相喊,能动的赶紧起来救护不能动的工友。然后拧下压风管的螺丝,先通风,但不能全部打开,因为比我们更靠里的被困工友也要用风,没有氧气再好的人也不行啊!然后我们就用铁锨从里向外挖,2个人一班,挖一会就换人。我们相信外面的人也在营救我们!”
为了帮助被困矿工创造生存环境,救援人员不停地通过原有压风管、供水管等向受灾点送风;同时,还从地面和工作面上巷向受灾点打钻送风,因此保障了被困矿工的氧气供应。
骆琳说:“被困矿工的坚定信念,他们的互助自救,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事故再次敲响安全警钟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开采强度加大,冲击地压矿井分布越来越广,多次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国有矿井有冲击地压纪录的矿井有150多处。而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并不完备,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类似的风险还会不断出现。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经过救援,事故损失大大降低。问题是如何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冲击地压等灾害的科技攻关、安全攻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这起事故后,需要我们反思,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问题、缺陷,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煤监局局长赵铁锤说,对一些没有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采区、采面、掘进头,要由专家进行安全评估和分析,落实综合治理措施,不安全就不能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即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如果建立不起来,就停产整顿或依法关闭。 具有中国特色的格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