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6061|回复: 28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的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发表于 2012-9-1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太好了
发表于 2012-9-16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9-27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一)火灾事故地点:采掘工作面、井下各类机电设备场所、主进、主回风巷、变电所等要害场所。
        (二)火灾事故的因素:
        1、井下大型设备发生故障后无法打至地面维修时,在井下焊接未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健全造成的火灾事故;
        2、井下爆破时不规范,如放炮时不采用炮泥封堵炮眼或封堵不规范引起的放炮火花,导致矿井火灾的发生;
        3、井下电气设备性能不好,管理不善,如电钻、电动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打点器、电缆等损坏以及过负荷、短路引起的火灾事故;
        4、井下的消防管路铺设不到位,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导致火灾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控制;
        5、井下油脂库管理不到位以及油脂使用不规范,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6、井下输送机跑偏、打滑、运行阻滞与主滚筒摩擦,托辊滞动等摩擦引发着火;
        7、瓦斯、煤尘爆炸引发着火等。
        (三)火灾事故的类型: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四)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现为:
        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行列火灾气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
        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
        (五)火灾爆故的危险程度的分析:
        针对本矿的现有条件和本煤矿取样鉴定得知,本煤矿属于不易自燃煤层,故本矿不易发生内因火灾;矿井井下容易产生人为火花、电火花、摩擦火花和静电火花等,导致外因火灾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以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及自救的形式
        1、应急组织
        跟班矿长全面领导采掘巷内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跟班矿长
        副组长:班队长     瓦斯员     安监员     电工
        成  员:全部作业人员
        2、自救的形式
        应急自救由当班队长在班前会讲述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自救方法,以及井下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并且在井下现场作业环境下实操发生事故后的自救方法。
        (二)职责
        应急组织与机构组长:具体落实瓦斯爆炸事故的地点、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全面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援。
        瓦斯员:配合组长进行现场指挥,负责现场灾情变化汇报。
        安监员:负责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
        电  工:负责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电源。
        其他人员:协助现场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的原则
        井下现场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鼻、口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4、躲: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报:发生事故灾害时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及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及遇险人员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井下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根据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的情况,立即采区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具体的灭火方法有用水灭火、化学灭火器灭火和沙子覆盖等方法控制火势,并迅速拨打6000电话报矿调度室。
        2、火灾发生后,火灾范围较大或火势很猛,当现场人员不能采用直接灭火的方法降火扑灭,或者现场不具备直接灭火的条件(或其他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命令时)现场跟班矿长、班长要判明和了解着火的原因、地点、范围和受火区影响区域的通风系统等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确定避灾路线,将全部人员撤离,队长、班长要迅速组织避灾和自救。
        3、迅速带上自救器,处在火区进风侧者要迎风撤退,处在火源排风侧时,如果距离火源较近且越火源没有危险,可迅速穿过火区冲到进风侧;否则要沿最近的避灾路线躬身快速转移至新鲜风流中。
        4、如果烟雾已充满巷道,不可惊慌乱跑,迅速辨别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沿着地俯身摸着轨道或管道有秩序的外撤。
        5、实在无法撤出时,尽快在附近找一个硐室暂避,并把硐室入口的门关闭,隔断风流,防止有害气体进入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人员撤离按以下路线执行:
        工作面--主斜井--地面
        工作面--副立井--地面
        工作面--进风大巷--回风立井
        四、注意事项
        (一)佩戴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佩戴者在使用时,应首先拉掉氧烛启动针使气囊鼓起,然后迅速把口具塞拔掉,含口具,夹鼻夹。
        2、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口具、鼻夹夹好,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拿出口具说话,需要联络可以打手势。
        3、吸气时,气体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这是生养剂化学反应造成的,表明自救器在正常有效的工作,对人无害,绝不不可摘下自救器。
        4、撤离时,不要惊慌,要匀速快步行走,保持呼吸均匀,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快跑。
        5、要清楚记住避灾路线。
        (二)现场自救与互救注意事项
        井下急救必须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三)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避灾中,人人都要守纪律、听指挥,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要照顾好伤员,沿途要做好标记、信号,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四)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掌握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用途,同时负责人要注重对救援器材的检查与维护,防止失效。
        (五)采取救援对策和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措施必须可靠,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要结合现场实际,与井上要保持密切联系;所有措施在平时应注意贯彻落实,是每一位工人能清楚的熟悉现场救灾的方法。
        (六)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对现场遗留的痕迹进行分析取证,便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2、对现场应急救援的过程进行总结
        3、对现场救援的过程进行记录,上交调度室。
发表于 2012-9-29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发表于 2012-9-2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0-1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下了
发表于 2013-3-13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3-2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4-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发表于 2014-7-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谢
发表于 2014-7-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谢谢了
发表于 2014-7-1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煤矿山火灾及其防灭管理
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
1)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教育。
了解国家的消防政策,进一步理解社会消防工作的方针及原则,尽到一个公民的志愿。
2)消防安全法规教育。
3)消防科普知识教育
  
①燃烧知识
  
②危险物品管理特征及注意事项。
  
③建筑、电气等防火技术常识。
  
④报警及扑救等。
4)火灾案例教育(提高消防意识)
5)消防安全技能教育,如操作技能。
俗话说:火灾猛于虎,火过人财空。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
火灾是一种违反人的意愿,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种燃烧现象。火灾是各类灾害中发生最频繁,并极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火灾发生频繁为各种灾害之首,我国每年约发生3万次至7万次。
20108617时左右,山东省招远市玲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山金矿四矿区盲竖井12中段至14中段井筒电缆起火引发火灾事故。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329人,经全力科学施救,313人成功获救升井(其中1人重伤),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
一、电气火灾主要特征   
1、隐蔽性强。由于漏电与短路通常都发生在电器设备内部及电线的交叉部位,因此电气起火的最初部位是看不到的,只有当火灾已经形成并发展成大火后才能看到,但此时火势已大,再扑救已经很困难。
2、随机性大。矿井中电气设备布置分散,发火的位置很难进行预测,并且起火的时间和概率都很难定量化。正是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给矿井电气火灾的管理和预防都带来一定难度,并且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酿成恶性事故。
3、燃烧速度快。电缆着火时,由于短路或过流时的电线温度特别高,导致火焰沿着电线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另外再借助巷道风流及其它助燃物质,使燃烧速度也大大加快。
4、扑救困难。电线或电气设备着火时一般是在其内部,看不到起火点,且不能用水来扑救,所以带电的电线着火时不易扑救。此外,矿井井巷众多,电气线路错综复杂,给火灾扑救也带来难度。
5、损失程度大。电气火灾的发生,通常不仅会单纯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而且还将殃及井下众多生产设备。另外,电气火灾也会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矿井事故,损失更为重大。
三、 电气火灾原因
1.短路。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电流流过而使导体的发热特别快,在几秒钟,有时更快些,导体就炽热了,并且可能烧着与其连接的绝缘、木支架和邻近的可燃物品,造成火灾。在有瓦斯及矿尘危险的矿井条件下,炽热的导体与含有瓦斯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相接触,到达爆炸条件,就可能引起爆炸。   
2.过负荷。当过负荷不是短接的结果发生时,导体的发热通常进行较慢,但是长时间积累,设备将达到使自己失去绝缘性能的危险温度,最后就常常引起电气设备中线路的短接而发火
3.接地故障。中间接地的漏电,特别是矿内电缆线路两相短接时漏电也会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4.接触不良。线路中个别部分接触电阻的增加,主要是接触不良的结果。实践证明,井下电缆与电缆或者电缆与设备的连接部分(接头)做得不好,往往是矿井巷道内因电流以产生火灾最常见的原因。
5.漏电。漏电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更普遍更隐蔽。使用电器介电强度不够或电线绝缘材料性能不好等,都容易发生漏电。另外由于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是不能逆转的,因此漏电电流会逐渐加大,造成打火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形成电气火灾。
6.静电。在井下,静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砂砾或其它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混合物与橡胶管、金属管壁相摩擦,胶带与轮子摩擦,橡胶带在带式输送机卷筒上摩擦等,从而产生电弧及火花。静电的电压能达到极高的值(约数万甚至数十万伏),极易引起爆炸与火灾。
7.电气照明设备引起火灾。井下如果不很好地处理照明灯,有时也能引起火灾。细小的矿尘由于堆积在电灯的灯脖上或玻璃罩上,阻碍灯炮内部热量的扩散,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致使可燃性矿尘发火。
燃烧三要素:
存在可燃物  
    [甲烷、汽油、木材
存在氧化剂  
   [助燃剂,不一定是氧气
热源 [热源或点火源、摩擦
       三者必须同时存在而且要
相互发生作用。
矿井火灾及其防治技术
发生在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而威胁到井下安全,影响生产的火灾统称为井下火灾。井下火灾可以发生在井口楼、井筒、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炸药库、进回风大巷、采区变电硐室、掘进和回采工作面以及采空区等地点。
              井下火灾因井下空气供给有限,难以完全燃烧,有毒有害烟雾大量发生,随风流到处扩散,毒化矿井空气、威胁工人生命安全。
发表于 2014-7-1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实用。
发表于 2014-7-3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实用。
发表于 2014-7-3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实用。
发表于 2014-7-3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实用。
发表于 2014-7-3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实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2-22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