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全生产的六点思考
对安全生产的六点思考又是一个年末岁首把安全生产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非常时期“,1月8日集团公司安全视频会议把安全生产作为当前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部署了“严防死守、确保安全”的特殊时期的总体安排。可谓是领导重视、覆盖全面、方式多样。笔者结合从事安全工作的岗位体会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浅略谈几点看法。之一:安全生产就是项目管理的底线。安全管理就要一管到底,抓策划、抓落实、抓执行。没有执行的管理就是设想,没有执行力的设想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在安全管理上各级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是否真抓落实,这就让我们想起“定规矩”与“守规矩”之间的关系。有的项目虽然制定了各种大而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却没有下功夫去抓落实,导致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而有的项目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因人而异”不能一视同仁。制度只对对一线员工适用;对管理层却失去了约束力。有的则只对架子队适用而在员工队伍身上大打折扣;这些现象的存在无异于给安全隐患开了一个隐藏在在制度齐全外衣下的“黑洞”。那样的制度就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出现这些现象,固然有较为复杂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安全制度执行不严谨,对敢撞“红灯”的人员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那些事故之后不思总结改进而“努力摆平”亵渎安全制度者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再好、再科学、再严谨的制度更需要真抓实干,都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由此;要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恒久,仅仅“定规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守规矩”。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安排安全工作时唯唯诺诺满口答应,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了了之的尴尬:究其原因:是执行力出了问题。这也反应出某些项目的风气和素养。素养是一种文化,而制度则是一剂“处方”。要将制度形成风气、变为素养,就需要责任、需要坚守。当理念转变成自觉行为和“潜规则”后,标准与规范就会通过领导和员工的行为不断得到强化、落实,一切隐患与事故就会渐去渐远。安全工作如此,其它工作亦然如此;诸如:安全、成本、现场、队伍管理等等,但是有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特别是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安全是基础,是管理的底线。之二:治理安全隐患先治思想隐患:大量事故表明,很多事故不是因为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不高、不是因为项目的安全投入不够,而是由于当事人思想麻痹、意识淡漠、有章不循、有章不依违造成的。很多事故就是例证。这说明安全在部分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仍没有真正摆正位置。安全的隐患存在于思想隐患之中。安全生产过程离不开三因素---人、设备和环境,三者之中,人又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通过思维和探讨,可以改变设备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来创设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因此,笔者认为,人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也是安全事故的最直接受害者。要抓好安全生产,就要抓住人这一关键,抓住人的思想源头。让健康的安全思想形成习惯形成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多样,但关键一是要落实到位,要让员工真正受到触动。让大家知道“怕”,只有“怕”才能防,才能克服,“傻大胆儿”思想才能在思想的源头上建立安全的防线。要想治理思想隐患。从现场总结看来主要表现为三种心理:一是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主要表现为思想麻痹大意,不用安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侥幸心理多是引发事故的主要根源,高空作业明知道要系保险绳但是就是不按规矩办。二是图方便、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不按安全规程作业,冒险蛮干,是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三是重生产、轻安全的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安全意识淡薄。在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一心抢生产、抢进度,对安全工作往往喊得紧,抓得松。消除这些思想隐患的根源和症结,最根本的是要靠思想教育。针对不同的“思想隐患”心理,要从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深层次原因上进行分析解决。这也和我们推行“四不放过“的精髓相吻合。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使安全真正植于心,融于血,时时处处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作为我们现场安全管理者就不妨试试“婆婆嘴”的功效。让员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要讲清安全生产、事故防范等基本知识,使员工在“知法”的情况下更好地“守法”;对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不能只当故事听,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还要把“婆婆嘴”的范围延伸到家庭、子女。运用“婆婆嘴”,要注意在节骨眼上和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工程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时容易出现侥幸心理,这时要警钟常敲,使施工进度让路于施工安全;较长时间“平安无事”时,容易麻痹大意,这时,就要经常“唠叨”,让员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违章苗头时,容易放任自己,“平时有张婆婆嘴,胜过事后诸葛亮”,这时就要重鼓密锣,督促员工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章。之三:把安全日常工作做到迎检待检状态” 安全工作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这是负责任管理者必须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在隧道股份传达贯彻中铁隧道集团安全视频会议精神时记录下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必须把安全工作做到随时处于迎检待检状态”。在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的同时更有几分震撼。也许这就是项目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回头细品这句话,要“把工作做到随时处于迎检待检状态”,就必须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没有清晰的思路,就会出现一种随意、盲从、干到哪儿算哪儿的情况。所以,工作越繁重、越杂乱、越有困难,就越应当有思路,这样才能确立工作目标。很多工作虽然有计划,但实施过程中却出现思路不清的现象,有的单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有的抓得不彻底;如果单纯以这样的目的、动机、心态去抓安全,充其量只是在“作工”而非工作。要“把安全工作做到随时处于迎检待检状态”,就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作为一项硬指标,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大家都在抓安全,可结果却不一样;有的频频“扛旗”,有的却总是“落后挨打”。在客观条件相当、工作环境差距不大的条件下,差的就是精神与追求的高低。如果不把安全当做硬指标融入荣辱与责任,那么就是经不起检验的状态。就只拘泥于从“贯彻”到“贯彻”,从“大会议”到“小会议”,不少都在“落空”、“落虚”,流于形式甚至名存实亡。自然就会处于“待批待罚”状态。要想把工作做到处于迎检待检状态,就要使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坚决遏制事故苗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规范监督管理强化纪律观念常态化从而筑牢筑牢安全防线。之四:安全管理要把细节关爱做成一种项目文化。时下,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体面面劳动的大力提倡对安全生产赋予更高更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安全管理者要在这方面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把“以人为本”的文章做细做精。要把细节、点滴关爱做成一种项目文化。给员工发放一件反光背心,可以使员工在晚间上下班过程中穿着,起到警示车辆、保证职工上下班安全的作用;“防字当头、祸不临头”、“绊人的桩不在高,违章的事不在小”、“只有保安全,日子才会甜”。这些平时一句温馨的安全提示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公司员工和架子队员工同标准的安全福利体现的不单是两包洗衣粉的价值;员工操作时你帮他照一下手电显示出的是“一家人”的情感;员工只要不是故意违章,以循循善诱、推心置腹的交流代替简单粗暴的批评其折射出的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员工身边的教育资源,用员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感召力。让安全标兵讲经验,让事故当事人谈教训,让受害家属讲思念,生动的事例,正反的对比,在广大员工心中筑牢安全“堤坝”, 做到警钟长鸣。这些看似小事却是对员工安全的细节关爱的体现。隧道内夜间车辆行驶容易看不清行人,反光背心穿在身上,驾驶人员就很容易看清了,因而对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起着很大作用。这些小事却需要我们去做。其实安全工作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很多“互动”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这主要看你愿不愿意做一个有心人。用我们的身体力行让员工感受到体面劳动的成就感和尊严,从而自觉置身于规章制度的约束之中。安全工作就不要希望抓大事,安全无小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员工的安全已经不单是不仅是职工个人的事,已经关系到项目的利益,关乎到企业的形象。职工的安全没有保证,企业的效益也就没有保证。一旦员工出了安全事故,无疑是企业的最大损失。因此,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就是要从这些小事做起,多一些安全细节,项目就多一份安全保障,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安全的细节关爱。把细节关爱形成习惯做成项目文化。观点之五:抓安全:宁听骂声平时严管 不听哭声事后道歉。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参知政事范仲淹受皇帝之托遴选担任监司职务之人,在审查档案时,对不合格者毫不犹豫的一笔勾销。站在一旁的“王佐之才”富弼大臣叹息说:“你一笔勾销甚易,此人一家哭矣。”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路”在当时的注解是“辖区”,意思是说,用了一个不称职的官,就会害了许多老百姓,与其一路哭不如就让他一家哭!此言一语中的,其道理千古皆宜。用于当今抓安全就是: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我们看看电视新闻中所发生的历次恶性事故,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哭声一片,着实令人心碎令人扼腕!现实中,员工对管理者严格的管理也许一时想不通,或当面抵制,或背后骂娘,其本身是对违章的危害认识不到位的表现,那么作为安全管理者就不能违章现象视而不见,就不能“绕着走”。而是以“三铁”的手腕对其加强教育,严格对待,绝对不能岂能视而不见“知难而退”。千万不要等到因事故而失去生命的职工或亲属的哭声入耳后再去反思,再去抓违章,再去严管。“巡河炮”要远比“马后炮”实用!用骂声换取哭声,严抓安全受点委屈也很值得!有的施工单位在发生大重大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公开道歉,也给企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道歉是一个进步,但损害和社会影响确实难以弥补的。这样的致歉最好没有。之六:积极探索适合员工心理需求的安全教育方式。现阶段,随着基础建设规模的加快伴随劳动力需求的激增,部分作业人员文化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从众心理和“狭隘”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利用好这种心理,一旦这种行为初步形成一致的局面,对少数人就构成一种心理压力,进而与大多数人一致起来。从而通过群体力量规范个人的行为,为避免规章制度的生硬。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也应重视强化心理的作用,即运用一定的方式使安全教育产生共鸣。作为安全管理者要及时表扬或奖励有利于安全的思想和行为,批评不利于安全的思想和行为,使奖惩成为安全教育的有效载体。过多的批评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心理疲惫,管理者奖惩不公也会造成一种不平衡的消极抵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施工安全,所以在心理强化过程中应把握好一个“度”。在安全生产中正确引导生产者心理,这样就可以弥补传统安全教育的不足,筑牢安全施工心理防线,有助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利益。这种方式需要安全管理者在过程中理性探索和不断总结。 现阶段,随着基础建设规模的加快伴随劳动力需求的激增 谢谢 学习 说的非常实际有效。谢谢了。 学习了,写的不错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谢谢 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