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1888 发表于 2016-3-19 09:57

田横祭海节 演绎500年民俗盛宴

田横祭海节 演绎500年民俗盛宴2016年03月19日 07:07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组图:实拍田横祭海节演绎500年民俗盛宴谷雨百鱼上岸。在山东省即墨市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每当到了这个时节,为欢庆新春,祈求丰收,当地沿海渔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渔民家家户户亲朋好友相聚,在海边设供桌,摆放乡风浓郁的面塑“香饽饽”、披红挂彩的黑毛公猪,燃放万挂大红鞭炮,举行气势恢宏的出海仪式……500多年的世代传承,如今,这个节日已不再是迷信的祭祀,逐渐由祭神演变为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田横祭海节。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渔村祭海民俗田横祭海,是渔民在漫长耕海牧渔实践中创造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葺船只、添置渔具等准备工作就绪后,选择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举行祭海仪式,俗称“上网”。3月15日、18日和19日,2016年田横祭海节如期举行,记者身临小渔村,与生活在那里的渔民们一起度过了这个中国最具原生态的祭海民俗节日。6余万中外游客蜂拥小渔村,观赏了这一保留500年之久的原汁原味的祭海视觉盛宴。http://y2.ifengimg.com/a/2016_12/2a30c2f7ac4894a.jpg3月15日大清晨,太阳还没升起,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黄龙庄村东的沙滩上便已人头攒动。渔民们从家里将黑毛公猪、红毛公鸡、面塑等贡品抬到龙王庙前,一行行,一排排,在一张张供桌上有序摆放,吸引当地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赏,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挂满惊讶与兴奋之情。9点28分,良辰吉时一到,随之万挂鞭炮齐鸣,渔民们开始焚烧香纸,并把写好的“太平文疏”点燃,磕头朝拜。他们带着对大海的虔诚与敬畏,用自己的方式感恩大海,带着对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沿承着这一古老的民俗仪式。3月18日上午,周戈庄村祭海广场,一场更原汁原味的祭海盛宴再次上演。只见龙王庙前的“三牲”祭品桌上摆满了花花绿绿、色彩艳丽的贡品,上千挂鞭炮在海滩边一字排开,良辰吉时一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祭海仪式开始,大鼓和秧歌表演在人群中穿梭,京剧演出让戏迷们大呼过瘾,歌舞晚会同样精彩纷呈,这场国内罕见的民俗节庆气势恢宏,从头到尾没有一名演员,也没有官方和商家参与的痕迹,完全是当地渔民的自发狂欢……节前几天同样令人兴奋,田横渔村到处洋溢着一种浓浓的节日氛围,不亚于过春节。渔民们忙着备鸡鱼猪等三牲、蒸面塑、写太平文疏、列船、整修龙王庙,一派欢天喜地。节前的海面上,一艘艘渔船贴满了大红对联,“福达三江、财通四海”,“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仓、心齐风浪平”,“海不扬波、水上太平”等对联,诉说着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民俗是魂,越是原生态,越有生命力与全国众多民俗节庆相比,田横祭海的特色优势在于“火种在民间”。多少年来,当地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是大海养育了他们,他们对大海充满眷恋与感恩。虽然现在以打渔为生的越来越少,但更多的渔民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勤劳追求,他们“洗脚上岸”,开始从事海水养殖、海珍品育苗、海产品加工……祭海,对渔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欢庆。著名学者钱文忠对田横祭海节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土黄色的农耕文明,也有蔚蓝色的海洋文明,田横祭海节是一种最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海洋文化特色的重大文化举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也认为,“越是原生态,越有生命力!”前些年,在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下,田横祭海节在国内外声名远播,对其传承与发扬产生了积极推进作用。但过犹不及,若人为痕迹和现代商业味道太浓,反而会损伤节庆本身的文化价值。当地政府适可而止,由“台前”走到“幕后”,更加注重引导渔民将这一民俗文化薪火相传,自发向世人展现那原生态的民俗风情。http://y0.ifengimg.com/a/2016_12/906f1913816d206.jpg“还节于民”,当地政府将节庆适时沉淀,做足交通、安保、宣传等文章,但并没有缩减田横祭海节的参与人气,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还节于民”,引导协调渔民自己办节,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避免了行政和商业参与,而被更原生态得保护起来。祭海活动精彩纷呈出新花样除了往昔的祭海仪式和文艺演出,今年的祭海节着重举办了“祭海•印象”摄影大赛、旅游产品拍卖会与旅游产品展销会三项活动,使得祭海节的内容更加精彩纷呈。看完祭海仪式,记者随游客一起逛起了旅游产品展销会。田横糈糕、千里岩赤贝、三平岛海参、田横绿茶、卷尖,还有参汤腌制营养美味的疙瘩头、甜晒的小海鲜、淡干鲅鱼,纯天然无公害的海滩鸭蛋,以及琳琅满目的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小海鲜,产品琳琅满目,记者一边品尝,一边同当地渔民讨教吃法、做法,感觉真是很爽。一位游客和记者说到,这趟祭海节来得真是值,既体验了纯正的渔村祭海文化,又吃到了原汁原味的海鲜,还买到了真正的田横海鲜特产,收获太多了,明年一定还要带着亲戚朋友一起来!当地政府在加强对村庄优势产品、产业扶持精心培育的同时,引导渔民抢抓节庆商机,将自家制作的原生态地方美食,向游客售卖,打造出一大批乡村品牌,千里岩海参、赤贝远销海外,拖车口菊花进入日韩商超,田横糈糕扬名青岛地区,田横茶叶不输崂山。在祭海节的现场上,记者看到了许多背着摄影器材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中得知,他们都是来参加“祭海•印象”摄影大赛的,一位来自潍坊的摄影爱好者表示,田横祭海节是很难得的摄影题材,他要用自己的镜头将这些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之后记者找到田横岛度假区工作人员了解到,2016年“祭海•印象”摄影大赛是由田横祭海节组委会、田横岛度假区旅游办公室、即墨市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旨在进一步挖掘、开发和保护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展现田横祭海盛况,反应田横岛旅游度假区自然资源、民风民俗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共同促进即墨市海洋民俗文化和滨海旅游的发展。5月1日后,组委会在收到投稿后将邀请国内知名摄影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及入围奖等多名,予以物质奖励,并将获奖作品选登在青岛新闻媒体,并作出展览。田横祭海节渊源田横是即墨东部沿海一个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滨海古镇,因秦末汉初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得名。2012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原田横镇更名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活在古镇田横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由于生产作业能力有限,海难事件时有发生,渔民们便将对平安和丰收的希望寄托于对海神的虔诚祈拜。起初,祭海活动形式简单,没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户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定当地人传说中东海龙王或妈祖娘娘的生日,或选个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俗称“上网”。每当此时,渔民们穿上新衣,把自家修葺一新的船只插满彩旗,一路鞭炮锣鼓地送入海水中停泊。送船下海时,为求得龙王保佑,也有向海中抛洒食物的习俗。祭海当天,渔民还要摆放大肥猪、香饽饽、红公鸡、大鲈鱼等各种祭品,焚烧太平文书,磕头虔诚朝拜,祭海的第二天便正式出海。约在100多年前,田横祭海活动初成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送船祭海活动。如今,随着出海船只的减少,沿海养殖的增多,祭海活动的参与者从最初的船老大变成了今天的养参、育苗专业户。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提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的面塑式样,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异, “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百花齐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盘龙面塑,俗称神虫、升虫(取神升之意),其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五彩涂绘,神采奕奕。如今,媳妇们都忙活着打工赚钱,专门的馒头店承担起了蒸面塑的重任。选三牲: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成大红花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猪杀后,将皮下充气,然后绑在一张四腿红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势,后背上披上网状油脂膜,象征着一网下去捞上个如公猪大小的鱼。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儿的鲜鲈鱼。整饰龙王庙。祭海前几天,由各船长推举专门人员,将龙王庙四周清洁整饰一新,挂上大红灯笼,各家各户在影壁上贴满红彤彤的对联。龙王庙前的海滩上要由老艺人扎起松柏门,挂满彩灯,松门上悬挂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竖阁,配有大红对联,显得壮观气派;海滩边还要临时搭起戏台。列船:祭祀前一天,渔民要把渔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贴上大红对联:“多福多财多光彩,好年好景好丰收”、“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舱,心齐风浪平”。船上主桅杆贴上“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干“二将军威风凛凛,后桅杆“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船尾“船后生风万里行”。渔船要统一停泊到村前海湾,“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头朝向大海,抛锚定位。摆供:举行祭祀仪式这一天,日出之前渔民开始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摆供。桌面上铺垫吉庆红布,摆有三牲、面塑、鲈鱼、酒、花生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数支四五米高的“站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香炉摆好,几支万响的大鞭炮绕在竹竿上,“一”字排开,等候良辰吉时。http://y2.ifengimg.com/dd10d045c79defcc/2015/1103/rdn_563813ec13406.jpg岛城热点,独家解读,原创评论,尽在凤凰青岛微信。岛城精英不可不看,扫码免费加入。



普陀清风 发表于 2016-3-24 10:16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横祭海节 演绎500年民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