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宁:虚设的“下井带班”
国家规定煤矿领导带班需与矿工一同下井,惹来争议,认为是“矿领导陪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回应,称只要煤矿领导坚持带班下井,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华西都市报》9月12日)领导下井带班的消息犹如一剂强心针,效果无异于古时皇帝御驾亲征。假设效果真能体现,矿工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便也不需异议。可笑的是,这类下井带班制度还没全面实施便遭受嘘声一片,显然不妥之处十分突出。而争议的焦点却在制度实施是否等同于“矿领导陪死”。既然担心“陪死”、害怕“陪死”甚至可能等同于“陪死”,那下井带班岂非形同虚设?
在矿难频发,生命得不到保障的常态下,依然有大批人选择成为矿工,这是一个相当可悲的现实,却又是不可逆向的趋势。显然,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采矿上的技术难度、安全保障措施以及采矿过程的流程管理。尽可说,采矿环境已有大改善,但许多矿工的生命还是在不经意间流走了。所以,设立“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也就成为势在必行的做法。过去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身处前线的领导能给员工带来的不只是心理支撑,还可能实施立即停产、排除隐患、组织撤离等措施而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只是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着另一个可以逆转历史的逻辑:难道劣质楼房会因为领导的照面而震不垮?煤矿界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如此尴尬,并非可以一笑而过,因为那是以无数生命为代价的。现今语境下,除了部分国有大矿实施这类措施,其他小煤矿、小煤窑完全还只是处于野蛮开采阶段,而矿工也只是在眼前暴利的驱使下盲目工作,领导下井这类只能属于笑话,更别说带班了。即便有,顶替之类的做法也完全不可预测,之说保障安全的初衷,完全不能实现。
更为滑稽的是,网上热议的并非“下井带班制度”本身的完善与否,而是将“下井带班”看作是“矿领导陪死论”。换言之,矿工岂不是天天“送死”?这并非设立制度的本质所在,如何完善现今形同虚设的“下井带班制度”才是我们应当注目的。
看似鼓舞人心的制度设置,绝不可被扼杀在摇篮里,它绝对发挥它的本质作用。其一,既然“下井带班”是为矿领导量身定做,理应和矿领导建立一套类似于“问责制”合同。从煤矿开采前就得定立,并且定期向当地煤监局及政府汇报开采及安全工作,从源头上就建立连带责任制,领导才会重视员工生命安全。其二,对于“下井带班”来说,必须制定完善的流程管理。在下井前的安全措施、下井后的开采保护和流程以及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处理等等,只有领导亲身体会了,才能保障矿工们的工作环境安全。且下井领导必须公示,以便矿工与领导间的工作顺利进行。
有了完善的制度、流畅严密的开采流程管理,“下井带班”将不会是虚设。尔后,谁还需要担心“陪死”与否?只是前方的路还很长。 第一次看到类似帖子的时候,我就在问,是谁“带队下井”? 局长?副局长? 矿长?副矿长?
谁来监管他们下井带队? 陪死陪活
说的很好,其实目的不是为了要领导下井,而是体现有感领导和解决问题的,现在可好…… 看来将来会有一个职业叫做 代领导 主要的工作就是下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