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注册安全工程师协会或者安科院提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水平
昨天一位交警队的警官在和我QQ聊天时知道我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他就问我道路标志标线和道路设计等对交通安全影响的问题,因为他们大队这段时间部分交警遇到了这些问题,他说他们都不懂,因为他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以为我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应该懂这些问题,可我真的回答不上来,因为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試教材里没有涉及到这些知识,我也不是学交通工程专业的,这个时候我感觉很尴尬和羞愧,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交通运输部根本不把这个执业资格放在眼里的原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听起来好像是个国家级的执业资格但是实际上对各个行业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涉足太浅,无法解决类似交通运输这种行业综合安全问题处理的需要。比如:假设某车辆因道路设计问题发生了事故即使我感觉是道路设计或者养护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也只能是怀疑而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依据,因为我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其它领域的人看来这应该是一个注册安全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这就给人一个感觉,原来注册安全工程师是徒有虚名而已,想想看这样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还会有社会需求吗???想想看即使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又能怎么样呢?因为你实际能力有限,即使有法我行业怎么能依呢???这就会给今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顺利推行埋下极大的不利因素隐患。所以我建议总局应该依托注册安全工程师协会或者安科院培养自己的各个行业专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我的初步设想是:聘请一部分高校专业教授或者讲师作为教师,然后在各个省份注册安全工程师中选拔一部分具有本行业具体管理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员到安科院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协会接受为期半年的专业补充学习,之后这部分人作为以后各个省份安全生产协会的专业教师可以作为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进修的授课人。利用周末或者夜校形式对注册安全工程师做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收取一定的进修费用用于教学支出)但是总局应该考虑从明年开始还是要从考試源头就对注册安全工程师准入有一个比较高的限制了。也就是要分专业考試并且把各个专业教材都准备齐全,编的深入和细致一些,比如交通安全专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教材至少应该涉及:汽车构造与维修,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工程,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等专业,还有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各种规范,而法律法规要着重在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部的各种规章制度方面,参照注册会计师考試,考試通过周期可以分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个周期,这样注册安全工程师想不被社会承认都难,这样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今后才有社会地位和待遇。而不是一味的想通过行政命令来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想顺利推行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法律法规做引领指导,一条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准入门槛和专业素养的持续提高,两条腿都要平衡两条腿都要硬。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想顺利推行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法律法规做引领指导,一条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准入门槛和专业素养的持续提高. 坚决支持上面两位老兄的建议,我是从业二十多年建筑工程专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而且长期在外资企业工作,接触过欧美、日本、香港(安全主任)等安全生产管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待遇比我们国家要高得多,但素质也高得多。近两年接触到国内一些注册安全工程师,其执业能力实在令人不安。因为作为注册安全工程师来讲,应该是某一行业的安全生产专家,如果你在执业过程中给出错误的意见,将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我认为总局和人事部应就考试命题上多偏向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且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参考人员并非从事安全生产工作(有些是大专院校、国家机关公务员),这样就造成考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考不过,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支持楼上的意见,注册安全工程师只有业务能力的提高,才能让社会真正的重视起来。 学习学习 我今年也去考试了,但不知道能不能全部通过,只有三门有把握。我觉得注册安全工程师应该是分行业性质的,不能什么都学了点,懂点,但就是不精通,这样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业后会给社会带来隐患。 在执业的过程中学习吗,谁一开始都不是专家啊。我想,只要国家重视注安,培训工作跟上,何愁水平不提高。 在执业的过程中学习吗,谁一开始都不是专家啊。我想,只要国家重视注安,培训工作跟上,何愁水平不提高。 在执业的过程中学习吗,谁一开始都不是专家啊。我想,只要国家重视注安,培训工作跟上,何愁水平不提高。wbc3325 发表于 2010-10-21 18:56 http://bbs.safehoo.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个说法不对哦。按照你这个理论我是不是可以直接去做核安全工程师哦。马上去上岗反正在干中学嘛。哈哈!那不爆炸了才怪呢? 总局应对现有的注安,按照现从事的专业在继续教育中予以提升。 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就是大而全,我认为注安应该要的是专而精。安全不是儿戏,以人为本要从人抓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