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3讲作业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3讲作业一、案例分析题()1、 2007年8月28日7时50分,某花炮厂一名员工在禁止明火的纸质品车间修理机器,不慎点燃引火线,引起燃烧爆炸事故,8时左右,消防队员赶到事故现场,但是车间内烟雾较重,加之爆炸品的隐患难以排除,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救援人员先后找到2名重伤、4名轻伤人员,并送往医院抢救,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发现另外4名员工,但均已死亡。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4 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5-7 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到题干括号内。共14分。
1. 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住宅、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为(
)。
A. 内部安全距离 B. 外部安全距离 C.最小安全距离
D. 最大安全距离 E. 保险安全距离
2.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储存仓库、燃放试验场的内外部安全距离、厂房布局、建筑结构、生产工艺布置、安全疏散条件、消防设施以及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符合(
)的要求;
A. 《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 B. 《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C.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D.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E. 《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3.这起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分类,应分为(
)。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4. 这起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亡,2名重伤、4名轻伤。如果6名受伤者的损失工作日数是1760天,则这起事故造成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
)天。
A. 1760 B.7760 C. 24000
D. 25760 E.30000 5. 这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
)。
A.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B. 善后处理费用
C.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D. 财产损失价值
E. 工作损失价值 6. 这起事故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
)。
A. 善后处理费用 B.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C. 工作损失价值 D. 资源损失价值
E.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B,E,B,D,ABD,BCDE 本题分数: 20.00 分,2、 ×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该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4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5-8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到题干括号内。共16分。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
)。
A.抽检制度 B.监督制度 C. 审批制度
D.代管制度 E.审查制度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 每年
每年 B. 每年
每两年
C. 每两年
每年 D. 每两年
每两年
E. 每两年
每三年
3.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
)备案。
A. 县级人民政府
B.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
C. 市级人民政府
D.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
E.省级人民政府
4. 该事故如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等级是(
)。
A.特别重大事故 B.特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较大事故 E.一般事故
5.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
A.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B.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C.火车站、汽车站、码头、航空港等交通枢纽
D.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E.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A. 同时设计 B.同时制造 C. 同时施工
D. 同时通过检测检验 E.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C,B,D,C,ABDE,ACE 本题分数: 20.00 分二、简答题()3、 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某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的钢包整体平移到铸锭台上方时,突然整体脱落,钢包倒向正开班组会的交接班室,造成32人死亡、6人受伤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事故发生后,省、市各级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开展搜救工作,及时把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全力救治。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为组长的事故调查组一行十余人,于当天21时许抵达该公司事故现场,立即展开对特钢厂钢水包脱落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某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是经某市批准,于1987年与大连钢厂联建,具有高牌号钢生产能力的冶金企业。现已转制为民营企业,职工约300人,设计能力14万吨/年。2006年实际生产7万吨(销售收入3亿多元人民币),2007年计划生产12万吨。
经专家对事故现场初步勘察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该公司生产车间起重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按照《炼钢安全规程》的规定,起吊钢水包应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而该公司却擅自使用一般用途的普通起重机;二是设备日常维护不善,如起重机上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松动;三是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厂房内设备和材料放置杂乱、作业空间狭窄、人员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四是违章设置班前会地点,该车间长期在距钢水铸锭点仅5米的真空炉下方小屋内开班前会,钢水包倾覆后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这是一起多年来冶金行业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冶金行业有关部门单位应深刻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工作。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以上事故发生后,如何报告?
2.报告事故包括哪些内容?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是什么?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该事故构成特别重大事故,按规定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是:
(1)明确分析的对象及范围,并分析系统的功能、特性及运行条件,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找出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与动作上的相互关系。需要收集有关的资料,如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有关标准、规范、工艺流程、设备图纸以及同类系统和设备的事故案例等,并了解故障的机理。
(2)确定分析的基本要求。分清系统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在不同阶段的任务;逐个分析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要有可靠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
(3)详细说明要分析的系统。包括两部分内容:系统的功能说明,包含各个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功能叙述;系统功能框图,通过分解方式形象地表示出各个子系统在故障状态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4)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这是实施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的中心环节。通过对系统功能框图所列全部项目进行分析,判明系统中所有实际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为使所有的故障类型不会产生遗漏,应按照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表逐项填写。
(5)根据分析结果填入故障类型等级。 本题分数: 20.00 分, 4、 ×年×月×日,某化工厂发生一起火药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受伤,约200m2及部分机器设备被炸毁,直接经济损失40.48万元。
事发当时,该厂84#车间条装工序一螺旋输送器空心螺杆在运行中断裂,车间副主任熊某某(事故中死亡)了解情况后,为了不影响生产,在生产继续进行,现场人员未撤出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无证焊工甲(事故中死亡)焊接输送器。专职安全员乙即到厂部办理“动火证”。因安全科2名干部及4名正副厂长均因工外出,乙便自己写了一张“84#车间需要动火,条装工序一螺旋动火焊接”的便条动火证,去找厂办主任丁审批。丁说自己无权审批,便与乙一起找到厂工会主席丙。丙便在便条动火证上签署了“同意动火,注意安全”,越权擅自批准动火。乙回到车间,将丙签发的便条动火证交给甲,并对欲焊接处0.7m2范围内的炸药进行清扫、冲洗。然后,由乙同意并监护无证焊工甲焊接螺旋输送器螺杆。约20分钟后,乙发现空心螺杆内有残存炸药,并有大量烟雾从断裂处喷出,但甲认为:“炸药清洗不出来,没办法,可能问题不大”。乙便用水冲洗螺杆降温,甲进行违章施焊。乙因事离开车间。约10分钟后,该车间发生爆炸。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23分。
1. 如果该化工厂在生产场所有1.6t工业炸药,14t爆炸危险原材料,试判断该生产场所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已知生产场所工业炸药、爆炸危险原材料的临界量是5t和25t。
2. 这起事故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分别是什么?
3. 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 这次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什么?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1. 在同一生产单元有两种以上危险物质时,应按公式
q1/Q1+q2/Q2+……+qn/Qn≥1是否成立,来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则
1.6/5+14/25=0.88 < 1
所以,该生产场所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 这起事故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螺旋输送器螺杆内有残存炸药及该动火环境存在爆炸可能。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无证焊工甲违章施焊动火,乙脱离监护岗位,工会主席丙越权审批动火证,
3.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由于焊接螺旋输送器空心螺杆断裂处,引起杆内炸药爆炸,并引爆“v”型槽内炸药,进而诱爆车间内存留的全部炸药。也就是因为空心螺杆内存在炸药,而该车间还有其他的炸药,构成了极危险的不安全状态;
(2)无证焊工甲存在侥幸心理,在危险环境下,违章施焊动火,其行为直接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安全员乙审批动火证手续错误,爆炸时又未在现场监护,其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工会主席丙越权审批动火证,其行为也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 这次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1)动火工作票制度执行不严格;
(2)焊工无特殊工种操作证上岗。 本题分数: 20.00 分, 5、 2006年11月25日16时55分,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60万元。
一、矿井概况
该煤矿属个体私营企业。2003年7月开始筹建。2004年3月,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未经审查批准的情况下,一号井和二号井同时违法违规开工建设; 2005年12月,省煤炭工业局同意建设某煤矿。该矿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未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2005年1月~2006年10月,该煤矿原煤产量为45927.4吨,其中二号井41527.4吨。此次事故发生在昌源煤矿二号井。
2006年1月,该矿因手续不全被国家煤矿安监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告为关闭矿井。
二、事故原因
1. 事故的直接原因: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合格,矿井漏风严重,放炮后涌出的瓦斯和掘进作业点溢出的瓦斯致使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因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供电电缆绝缘损坏,造成芯线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 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是该煤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拒不执行停产指令,违规建设,非法生产。该煤矿二号井以包代管,特殊工种无证上岗;矿井无正规设计,采掘布置混乱;矿井漏风严重,串联通风,未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严重。
二是后所镇煤炭分局未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制止该煤矿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富源县煤炭工业局明知该煤矿手续不全却违规向该矿下发开工通知,明知该煤矿属于违规建设、非法生产矿井却研究上报置换保留该矿,且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弄虚作假。富源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对该煤矿违反停建指令多次打开密闭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的问题监管不力。曲靖市煤炭工业局明知该煤矿属于违规建设、非法生产矿井,却研究同意置换保留该矿,对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失察。
三是富源县、后所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明知该煤矿在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情况下开工建设,却未对该煤矿进行查处和取缔。富源县、后所镇公安部门在该煤矿未提交有效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违规审核、批准该矿购买火工品。
四是后所镇人民政府未能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该煤矿违规建设和非法生产的违法行为。富源县人民政府对县煤炭工业局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失察。曲靖市人民政府对富源县人民政府上报的关闭矿井方案审核把关不严。
五是南方电网集团富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在该煤矿未能提供用电工程项目批准文件及完整的相关用电资料情况下违规批准供电。
六是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曲靖监察分局监察三室在未到矿井现场检查的情况下,违反执法程序下达对该煤矿的现场处理决定书。
3. 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三)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
移送司法部门处理1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人。
(四)对事故煤矿的处罚及对有关部门的处理
没收该煤矿违法所得734.8万元,并处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3674万元。
依法关闭该煤矿。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25分。
1.《安全生产法》对设置安全机构和配备安全人员是如何规定的?
2.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煤矿井下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哪几类?
4.引起瓦斯燃烧与爆炸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5.预防瓦斯爆炸技术措施包括哪些?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1.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 从业人员在保证安全生产方面负有的义务包括:
(1)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3.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煤矿井下危险因素分为:(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触电(5)火灾(6)高处坠落(7)冒顶、片帮(8)透水(9)放炮(10)火药爆炸(11)瓦斯爆炸(12)其他爆炸(13) 中毒和窒息(14)其他伤害。
4.引起瓦斯燃烧与爆炸必须具备3个条件:
(1)一定浓度的甲烷;(2)一定温度的引火源;(3)足够的氧气。
5.预防瓦斯爆炸技术措施包括4个方面:
(1)防止瓦斯积聚和超限;(2)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3)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4)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 本题分数: 20.00 分,
注安试题网址:http://www.esafety.cn/blog/wll/66030/cmd.html?do=blogs&id=333&uid=660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