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iyun 发表于 2010-10-15 09:58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4讲作业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4讲作业一、案例分析题()1、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公里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磺15 t、甲苯4t、甲酸乙脂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脂   D.硫磺    E.甲苯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B.4 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C.6 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t
E.库房管理混乱 4.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B,D,A,AD,ABCE,ABD 本题分数: 20.00 分,解  析:1.B   
【解析】:
2.D   
【解析】:该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各库房距离均小于500 m,所以整个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3.A      
【解析】: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硫化钠、过硫酸铵、硝酸铵是强还原剂,放在一起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4.AD   
【解析】:可燃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火源及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5.ABCE   
【解析】:
6.ABD   
【解析】:安全巡检措施和违章处理措施是安全管理措施。 2、 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铣床车间,二层是平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现有四个门,后两个门被封死,一个门上锁,仅留一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了不影响生产,电工用铜丝代替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过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荒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裁定 4.针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
A.保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5.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
A.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厂房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6.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安全管理混乱                  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B,A,A,ABCD,AB,ACDE 本题分数: 20.00 分,解  析:1.B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A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事故等级的划分如下表:
事故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 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 10人以下重伤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已构成特别重大事故。
3.A
【解析】:《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均应当认定为工伤。
4.ABCD
【解析】:对于服装厂没有要求必须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才可以生产。
5.AB
【解析】: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是不允许的,轻者会损坏设备,重者可能导致设备、线路过热,成为点火源。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严重影响了人员疏散,是不允许的。
楼房不应该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但可燃物还是可以存放的。
6.ACDE 二、简答题()3、 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溶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 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溶液。
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5m。厂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
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 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2.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4. 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 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现场检查权、当场处理权和紧急处置权。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即有现场检查权;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即有当场处理权;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即有紧急处置权。
2.根据国家标准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有设备有缺陷、电磁辐射危害、明火危害、高温物质危害等;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有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等;可能存在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
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本题分数: 20.00 分,4、 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下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通过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起草工作,提交给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
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 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的消防队。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爆性无线对讲机和检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的所有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际会进行,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 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2. 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3. 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1.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有以下几点:
(1) “伤员救治依靠职工医院,抢险队伍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不符合实际情况,该集团位于A省,而下属三家企业位于B省,集团公司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在应急救援时远水不解近渴,三家企业应就近和当地的医院、消防队签订救援协议。
(2) 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不正确,应知晓全体员工。
(3) 应急救援预案不仅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还应报B省备案。

2. 本案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不正确,应设在远离生产及储存区,不应设在可能造成事故的区域。
(2)调来所有的救援器材和消防车辆是不正确的,应根据演练要求配备足量就可以。
(3)演练时使用真的氨气是不正确的,应使用无毒的替代品。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是:
(1)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型、爆炸型、泄漏型等。
(2)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安排。
   (3)要切合本系统、单位的实际条件制订预案。
   (4)制订的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组织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5)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
   (6)应急救援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救援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
   (7)各专业队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 本题分数: 20.00 分,5、 某煤炭开采企业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有维修车间、锅炉房、配电室、油库、办公大楼和车库等。在维修车间,除机械加工设备外,还有一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气焊用氧气、乙炔气瓶各5个。燃煤锅炉房有出口水压(表压)0.12MPa、额定出水温度130℃
、额定功率28MW 锅炉2台,油库有1个储量为7t的汽油储罐及配套加油设备。办公大楼安装载人电梯2部,该企业有员工通勤大客车1辆。
2007年7月5日10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时30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
2.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
3.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
4. 写出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概要。您的答案:
标准答案: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有锅炉、起重机、压力容器、电梯等。
2.该企业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该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属于一般事故负,应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包括县人民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煤矿安全监察局、县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等相关人员组成,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4. 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概要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7)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的有关证据材料。 本题分数: 20.00 分


注安试题网址:http://www.esafety.cn/blog/wll/66030/cmd.html?do=blogs&id=333&uid=660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4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