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 发表于 2010-10-27 09:08

第三章 ISO 14000系列标准简介

第三章
ISO 14000系列标准简介

第一节
ISO 14000标准的产生与运用
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及基础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了50多个国家领导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所谓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的形象以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实施,1990年进入标准化和许可证制度。1990年欧盟在慕尼黑的环境圆桌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问题。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750)基础上,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英国的BS7750和欧盟的环境审核实施后,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认证活动,由第三方予以证明企业的环境绩效。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开始了。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
另外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行动则是1987年ISO颁布的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取得了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ISO9000系列标准极为重视,积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以此作为开展国际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条件之一。ISO9000的成功经验证明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可行性和巨大进步意义。因此,ISO在成功制定ISO9000系列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序号为14000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因此可以说欧洲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的BS7750、EMAS以及ISO9000的成功经验是ISO14000系列的基础。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国际环境保护大趋势下的产物,是环境保护发展至今政府环境要求与市场环境需要相结合的结果,体现了最新的环境管理思想和环境保护发展的新动态,是国家宏观环境保护向企业微调管理的渗入,是企业发展、走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绿色消费浪潮所必须。虽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在形式上只是一个自愿执行的标准,但它以其广泛的内涵和普遍的适用性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将给世界贸易和国际环境保护运动带来深远的影响。二、我国实施ISO14000的情况
我国于1993年开始跟踪ISO14000标准,1996年组建的国家EMS认证指导委员会于1997年5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我国于1996年12月20日就把当年9至10月才公布的五个ISO14000系列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国家环保总局和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我国的EMS认证工作已逐步展开,稳步前行,效果良好。第二节
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
一、ISO14000系列标准
ISO 14000是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简称。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ISO14000系列标准 标准号分配表

称标 准 号
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
SC2环境审核(EA)14010—14019
SC3环境标志(EL)14020—14029
SC4环境行为评价(EPE)14030—14039
SC5生命周期评估(LCA)14040—14049
SC6术语和定义(T&D)14050—14059
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14060
备用14061—14100
二、ISO14000系列标准分类:
l
ISO14000做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按标准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基础标准—术语标准。基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理、应用指南。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①环境审核;②环境标志;③环境行为评价;④生命周期评估。
l
如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第二类:评价产品
①环境管理体系;②环境行为评价;③环境审核。①生命周期评估;②环境标志;③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
序号标准序列号标准名称备

1ISO导则64:1997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旨在帮助产品标准的编制者确定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
2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4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9011:2000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5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6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员资格要求
7ISO14015制订中环境管理—现场与实体的环境评价旨在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价各类现场和实体的环境因素,以支持产权及债务的转移
8ISO14020:1998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提供了有关制定环境声明的导则及标志的通用原则
9ISO14021:1999环境标志和声明—自行声明的环境申诉(Ⅱ型环境标志)
10ISO14024:1999环境标志和声明—Ⅰ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与程序提供了用于Ⅰ型环境标志的第三方认证的程序和原则
11ISO14025制订中环境标志和声明—Ⅲ型环境标志—指导原则与程序为Ⅲ型环境标志产品开展的第三方环境标志认证提供指导原则及程序
12ISO14031:1999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指导纲要
13ISO14032制订中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ISO14031案例研究技术报告
14ISO14040:1997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指南提供了生命周期分析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应用领域
15ISO14041:199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及清单分析提供了确定生命周期分析法的目标和范围的导则,并提供了如何进行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指南
16ISO14042:200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影响评价为在进行生命周期分析的“评价影响”阶段提供了指导
17ISO14043:200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解释为如何解释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提供了指导
18ISO14047制订中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ISO14042的应用举例(未来技术报告)
19ISO14048制订中环境管理—生命周期指示格局
20ISO14050:1998术语和概念—术语使用原则指南
21ISO14061制订中帮助组织运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ISO14001和ISO14004的信息
22ISO14062制订中促进产品发展的环境因素报告

ISO14040-14049


ISO14010-14019


环境方针


规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环境标志


生命周期评估


生命周期评估


环境审核


环境行为评价


ISO14030-14039


ISO14001


ISO14060


ISO14020-14029


ISO14040-14049

三、到目前为止,ISO已公布了 14000系列标准的六个标准
1、ISO 14001 《EMS 规范及使用指南》它是ISO 14000系列标准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标准,是ISO14000的主题标准。它规定了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诸要素,根据组织确定的环境方针目标、活动性质和运行条件把本标准的所有要求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该项标准向组织提供的体系要素或要求,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本标准要求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据此建立一套程序来确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并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的目的。由“规范”和“指南”两部分组成。“规范”部分是标准的主体,规定了EMS建立的必须的要求,是EMS审核和评审的依据;“指南”部分则对“规范”部分作出解释,不是必须的要求。ISO 14001也是制定ISO 14000系列其它标准的依据2、ISO 14004 《EMS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简述了EMS要素,为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也向组织提供了如何有效改进或保持的建议,使组织通过资源配置,职责分配以对操作惯例、程序和过程的不断评价(评审或审核)来有序而一地处理环境事务,从而确保组织确定并实现其环境目标,达到持续满足国家或国际要求的能力。是建立EMS和编制EMS文件的方法指南;是内部管理的工具,不是认证审核的依据,不作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注册。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组织结构、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及资源应与其他管理领域的现行工作相协调一致(包括质量、职业卫生和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采用系统的方法,坚持持续改进。3、ISO 14010 《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规定环境审核的通用原则。它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一个环境审核通用标准。环境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样,是验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行为的重要措施。ISO14010定义了环境审核及有关术语,并阐述了环境生还通用原则,宗旨是向组织、审核员和委托方提供如何进行环境审核的一般原则。4、ISO 14011 《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一EMS审核》规定环境审核的程序。本标准提供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以判定环境审核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本标准适用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5、ISO 14012 《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本标准提供了关于环境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资格要求,对内审员和外审员同样适用。内审员和外审体弱多病需要具备同样的能力,但由于组织的规模、性质、复杂性和环境因素不同,组织内有关技能与经验的发展速度不同等原因,不要求必须达到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具体要求。6、ISO 14050 《环境管理 术语》四、ISO14000系列标准与ISO9000系列标准的异同
ISO9000系列标准已被世界8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所采用,为广大组织提供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要素、导则和要求。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二者共同之处有:1、ISO14000与ISO9000具有共同的实施对象,在各类组织建立科学、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系统;2、两套标准的管理体系相似。ISO14000某些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参考了ISO9000中,某些标准规定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但这两套标准在内涵和承诺对象上不同,主要表现在:1、承诺对象不同。ISO9000系列标准的承诺对象是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它是按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以合同形式进行体现的,而ISO14000系列标准是向相关方的承诺,受益者将是全社会,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共同需要,这无法通过合同体现,只能通过利益相关方,其中主要是政府来代表社会的需要,用法律、法规来体现,所以ISO14000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承诺的内容不同。ISO9000系列标准是保证产品的质量,而ISO14000系列标准则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3、体系的构成不同。ISO9000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封闭的,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是螺旋上升的开环模式。要求体系不断地有所改进和提高;4、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ISO9000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依据,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除符合ISO14001外,还必须结合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如果组织的环境行为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则难以通过体系的认证;5、对审核员的资格要求不同。ISO14000涉及的是环境问题,面对的是如何按照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等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污染预防和处理的具体环境问题,故环境管理体系对组织有目标、指标的要求,因而从事ISO14000认证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管理经验,否则难以对现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第三节
基本概念
一、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关系
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原因环境影响-结果
烧锅炉SO2排放→→→→→→→煤的消耗煤的遗撒煤渣排放废水排放形成酸雨、腐蚀建筑、影响健康、土地板结和酸化……
空调机电的消耗噪声排放CFCS泄漏和排放→→→→……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伤害人体
运输服务尾气排放油泄漏噪声排放……


外部存在


因果关系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社团单位,或其集合体、或其一部分


环境因素 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动词+名词)。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表现(行为、绩效)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EMS结果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而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对环境表现的要求,它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分解落实到相关层次或岗位),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目标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方针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EMS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EMS是否符合所规定的EMS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EMS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持续改进 强化EMS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的改进。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污染预防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围绕


目的是改进表现,用表现测量改进


改进表现的手段

file:///C:/DOCUME~1/chenwt/LOCALS~1/Temp/msohtml1/05/clip_image004.giffile:///C:/DOCUME~1/chenwt/LOCALS~1/Temp/msohtml1/05/clip_image005.giffile:///C:/DOCUME~1/chenwt/LOCALS~1/Temp/msohtml1/05/clip_image006.giffile:///C:/DOCUME~1/chenwt/LOCALS~1/Temp/msohtml1/05/clip_image007.giffile:///C:/DOCUME~1/chenwt/LOCALS~1/Temp/msohtml1/05/clip_image008.gif二、ISO14001术语关系图
三、几个常用术语
1、持续改善
配合组织本身的环境政策,以改进环境管理系统进而提升整体的环境绩效的过程。注﹕此过程并不需要同时改进所有各项作业活动的环境绩效。2、环境
组织作业所在的外围环境,包括了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类、以及其间的互动关系。注﹕根据此定义的外围环境乃从组织的内部延伸到全球的生态系统。3、环境因素
组织的作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会和环境产生互动的要项。注﹕重大的环境考量面系指会有或可能有重大环境冲击的环境考量面。4、环境冲击
任何可完全或部份归因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产生的有利或不利的改变。5、环境管理系统
系组织整体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用以发展、实施、达成、审查及维持环境政策,其内容包括组织架构、规划作业、责任、实务、程序、过程及资源。6、环境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特定的环境活动、事件、状况、管理体系,或有关上述事项的信息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的、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委托方。7、环境目标
组织根据本身的环境政策所设定欲达成的整体环境目的,并且尽可能的予以量化。8、环境绩效
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针对其环境考量面的控制并根据其环境政策、目标、标的所获得可量测的结果。9、环境政策
组织陈述本身对其整体环境绩效的期许与原则,并据此提供行动架构以及设定环境目标与标的的声明文件。10、环境标的
根据组织本身的环境目标所设定的详细且尽可能量化的绩效要求,用以施行于组织的全部或部份,以利达成前述的环境目标。11、主题事项 特定的环境活动、事件、状况、管理体系,或有关上述事项的信息。12、环境审核员 具备从事环境审核资格的人员。其资格要求见ISO 14012。13、策划与规划 ① 策划:动词,着重于出谋划策。② 规划:作动词时,具有“事先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指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等。14、制订与制定① 制订:动词,多指协商创制拟定;只说动作本身,不指动作已完成,常有“起草制定”的意思。② 制定:动词,多指创制决定,强调动作已完成,常有“制订妥当”的意思。15、目标与指标① 目标:名词,激发人们行为的、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着重指行为的意图,追求的是最后结果。② 指标:名词,计划中规定要达到的目标或水平。着重指目的的尺度或标准。16、利害相关者
对组织的环境绩效关切或受其影响的人或团体。17、组织
有自身的功能与行政管理的公有或民营、独立或合股的各类型公司、企业机构或者以上各团体的其中的一部分或组合。注﹕组织中有一个以上的营运单位者,其单一的营运单位也可定义为一个组织。18、污染的预防
采用可以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的过程、操作实务、物料或产品,可包括回收再利用、处理、过程改变、控制机械、有效率的使用资源、以及物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效益包括减少不利的环境冲击、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第四节
ISO14000的性质、目的和特点
一、ISO14000系列标准的性质
1、ISO 14000是自愿性的标准;2、是管理性的标准;3、是环保性的标准,它要求企业:① 在方针中对遵守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作出承诺;② 对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③ 但未对企业的环境表现提出定量的要求。二、ISO 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
1、ISO 14000标准的目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帮助企业达到保护环境、污染预防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以满足社会和相关方的需求,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企业实施ISO14000的直接目的是实现自我审核、自我管理、自我改进,以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可以是:① 自觉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② 节约资源,提高企业效益;③ 推进企业环境管理的现代化;④ 避免非关税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三、ISO 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1、自愿原则:ISO14OOO系列标准全部都是自愿采用的,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是否实施。这是保证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则。2、广泛适用性: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时也适用于事业单位、商行、政府机构、民间机构等任何类型的组织。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设会条件,既可适用于内部审核或对外的认证注册,也可用于自我管理。3、灵活性:标准的灵活性或合理性是其实用性的基础。ISO14001标准没有采纳《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英国标准)中关于要求编写环境管理手册和对环境影响进行初始评审的要求,而只是在附录中作为方法加以推荐。此外,ISO14001标准除了要求组织对遵守环境法规、坚持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再无硬性规定。标准仅提出建立体系,以实现方针、目标的框架要求,没有规定必须达到的环境绩效指标,而是把建立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工作留给企业,既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又允许企业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4、全过程预防:污染预防是ISO14000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应首先从源头考虑如何预防和减少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末端治理。标准贯穿“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要求企业领导在制定的环境方针中必须承诺污染预防,并把这个承诺在EMS中加以具体化和落实。5、法律法规的符合性:ISO14000标准要求实施这一标准的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承诺符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6、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灵魂。ISO14000标准没有规定绝对的行为标准,没有对污染的最高限值提出指标,而是强调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要自己和自己比,企业的污染预防和环境绩效要不断完善与改进,即今天要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组织建立了EMS,并不能表明其环境绩效如何,而是表明组织决心通过实施这套标准,建立起能够不断改进的机制,通过坚持不懈的改进,实现环境方针和承诺,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7、系统化、程序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8、兼容性:ISO14000系列标准和ISO9000族标准都是管理性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原则,采用共同的结构和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使用共同的管理术语和词汇、采用已经识别的共同要素。9、可认证性:ISO14000标准可作为第三方审核认证的依据,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ISO14001标准可获得第三方审核认证证书。ISO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要素
主题要素包含的典型事项
1 方针1方针和原则1.1
组织需制定方针,以证实其对满足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建立总体的方向和行动准则的承诺,方针应该为建立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
2 策划2.1需求和要求的识别以及关键事项的分析2.2 涉及关键事项的选择2.3 目标和指标的设置 2.4 资源的识别2.5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和权限的识别2.6作业过程的策划2.7可预见事项的应急响应2.1组织需识别要控制的和/或要改进的事项,以使相关方满意。“要求”包括法律要求。 2.2 在2.1所述过程可以识别许多事项,这里需确定优先项。2.3 依据2.2的输出、组织方针和管理评审结果,需识别制定清楚的目标和指标的需求。 2.4 勾画了需要保证充分的人力、基础设施和财务资源。2.5 为确保有效和高效的运作,需识别组织内岗位、职责、权限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2.6 作业过程的策划安排可以包括影响2.3规定的目标和指标如何实现的相关措施。2.7 管理可预见紧急情况的相关安排。
3实施和运作3.1运行控制3.2人力资源管理3.3其他资源管理3.4 文件及其控制3.5沟通3.6与供方和承包商的关系3.1 运行控制措施需对照规定的指标实施相关计划和保持控制活动。3.2 员工、承包商和临时工等的管理(包括资格和活动,如意识的建立和培训)。3.3 对组织业绩有影响的基础设施、厂房、设施和财务等运行管理和维护。3.4 对成功实施和运行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文件的管理.3.5 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安排.3.6 对与组织业绩有影响的那些为组织提供和承包相关的服务的正式安排.
4业绩评估4.1 监视和测量4.2不合格的分析和处置4.3体系审核4.1 组织评估其业绩的机制。4.2 不合格确定以及处置不合格的方式.4.3 管理体系的体系审核。
5 改进5.l纠正措施5.2预防措施5.3持续改进5.l 消除在管理体系和作业过程中不合格原因的机制。5.2采取措施预防未来在管理体系和作业过程中产生不合格的机制。5.3 对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规定。
6管理评审6管理评审6 管理者应该评审体系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指导改进,必要时指明新的方向。
第五节
ISO14000标准实施的效果
当组织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后通过管理活动程序,建立规范化文件和记录等措施可与协调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可以达到如下效果:1、建立良好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管理基础;2、有利于找出并控制重大的环境因素和影响;3、有利于识别有关的环境法规要求与现行状况的差距;4、减少由于污染事故或违反法律法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5、建立组织内污染防止优先序列,并为实现污染预防目标而努力;6、可以提高监测环境的能力和评价该体系的效率,包括促进体系的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和不断变化的要求;7、由于改善环境从而带来许多重要的商业、环境机会。总之,ISO14000标准将有助于组织系统化地处理环境问题,并将环境保护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日常运行和经营策略的一部分。第六节
ISO14000管理模式的基础
ISO14000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戴明模式”为基础的,也成为“PDCA模式”,即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等四个关联的环节。戴明(Deming)模式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充分地运用并取得成功。戴明模式将企业活动分为四个阶段:1、规划。即策划阶段,建立企业的总体目标以及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2、实施。即行动阶段,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执行计划和采取措施。3、检查。即评估阶段,检查按计划而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并将结果与原规划进行比较。4、评审和改进。即纠正措施阶段,改进识别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修改规划使之适应变化的情况,必要时对程序予以加强或重新确定。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组织系统地实现目标,环境管理体系成功运用了这一著名传统模式并给予它新的内涵和应用范围,并使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传统管理向融合。

xushifu210 发表于 2023-12-5 09:11

多谢楼主分享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章 ISO 14000系列标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