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m9395 发表于 2010-11-16 19:27

某厂二苯甲酮工号燃爆事故反思

某厂二苯甲酮工号燃爆事故反思 2001年11月7日上午11:50时左右,某厂二苯甲酮工号突然发生爆炸燃烧,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万元。1、事故经过
2001年11月7日上午10点多,某厂二苯甲酮工号更换2#光化釜进料的三通,11时换完,值班长检查后同意开车。先加苯,后滴加光气光化,11点55分该工号发生爆炸,死亡3人,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69万元。
由于该厂在事故发生后,积极采取抢救措施,未酿成更大的社会性灾难事故。2、原因事故
根据市消防局技术处取证,认定事故直接原因为:二苯甲酮工号2#光化釜内温度偏低,通入光气积聚过多,当釜内温度升高后,光气与苯发生剧烈反应,釜内压力升高,导至尾管破裂,致使含苯物料从破裂处快速喷出,物料与管壁磨擦产生静电,静电累积后放电引燃已达爆炸极限浓度的可燃苯蒸气,发生爆炸燃烧。3、事故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特性⑴ 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闪点(℃):-11 ,引燃温度(℃):562爆炸上限%(V/V):8爆炸下限%(V/V):1.2。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醇、醚、丙酮、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乙醇等混溶。急性毒性:LD503306mg/kg(大鼠经口);48 mg/kg(小鼠经皮)LC5031900 mg/m3 ,7h(大鼠 吸入)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⑵
光气(碳酰氯)纯品在常温时为无色气体,工业品略带黄色。易液化,有不愉快的霉干草味。 熔点(℃):-118,沸点(℃):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5。溶解性:溶于苯、甲苯和醋酸,遇水和醇分解成有毒及腐蚀性的氯化氢烟雾。 急性毒性:
光气浓度
mg/m3

人体反应
2
可嗅到不愉快的气味
8
嗅到强烈气味


5-10
长期接触有生命危险


20
1分钟内可引起咳嗽

40
1分钟内可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

50
30-60分钟内有生命危险

80
1-2分钟内对肺严重损害

100
30分钟内有生命危险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剧毒,毒性比氯气的大10倍。主要毒作用是呼吸系统损害。导致肺化学性炎症和水肿。同时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受到损坏,形成“窗孔”样改变,心脏负荷加重,最终引起休克和心力衰竭。液体光气溅入眼内可引起角膜损伤,重者导致穿孔和睑球粘连。反复短时接触无相加作用,也无蓄积作用。 4、沉痛反思

“11.7”爆炸燃烧事故是该厂建厂以来,死亡受伤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次事故。虽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者违规操作造成的。但围绕安全生产这一目标,很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一:该厂生产用的原料多是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厂有关部门及部分职工对其危险性、危害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日常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监督没有到位,工艺纪律、安全纪律未能严格遵守。对策:a 抓本质安全,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包括将过去易燃易爆岗位封闭式厂房改为框架式厂房等。b 将光气的储备和运行系统相对独立,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功能区。c 加强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完善厂区围墙,封闭生产区域,职工配戴出入证进出厂门,为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环境。d 严格安全管理,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对安全违章违纪行为人按厂规厂纪严肃处理,并通报全厂,使全厂职工从中受到教育。——反思二:管理松懈,尤其是劳动安全纪律的管理,制度不落实或可执行性差,且无日常的监督。对策:a 重申和完善过去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操作性强的文件,强化制度建设。b 加强执纪执法的力度,成立安全环境综合治理执纪执法组、专职执法队和政工执法小组、消防执法小组,全厂24小时覆盖,对生产、工艺、劳动纪律进行执法检查。——反思三:党群工作人员、工会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责任心教育不到位。对策:对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教育。厂内各类学习、培训、党团组织生活都将安全生列入重要内容。

生生世世 发表于 2010-11-16 20:13

支持这么新的 案例分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某厂二苯甲酮工号燃爆事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