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27|回复: 0

融入现代生活,让文明遗存活在当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以中国•我家乡的文明遗存】融入现代生活,让文明遗存活在当下2023-07-10 19:42:48光明网
[color=rgb(245, 67, 67) !important]0人参与
[color=rgb(245, 67, 67) !important]0评论


  作者:谢伟锋

执一盏灯,去照亮煌煌千年的璀璨。7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西安启动。我们汇聚众力,共同去探索以文化“两创”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的新表达,一起去发现让文明遗存活在当下的新气象。

泱泱中华,万古山河。探古追昔,何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先人之气派,开时代之生面”,让文明遗存活在当下,需要行动的付诸。“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时所讲的这段话,深刻阐述了当代人要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语境。殷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在这块文明遗存里,蕴藏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密码,近几年来这里的研学团队呈现井喷式增长。文明遗存就像一把标尺,检验出现代人对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解和执行。

无需拉开太长的视野,在近在眼前的场景里,我们就能感受到文化遗存的灿烂与底蕴。在汉代张骞用青春和生命踏过的丝绸之路上,一列列中欧班列代替了曾经的驼队,日夜奔驰在欧亚大陆之间。在起点和终点的循环间,它再次将世界编织在一起。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如今这里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引得无数人们探文物、观古今。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当一处处文化遗存和现代场景产生交织,已然赋予前者“活在当下”的无限可能。探古追昔、何以中国——这大概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一旦失去发展与传承,再辉煌的文明遗存也可能变成“遗忘”。近日,一部《了不起的文明遗存•国家遗产线路》系列微纪录片将被推出,它带着我们回顾我国河西走廊、秦直道、蜀道、万里茶道等八条重要遗产线路的形成与发展,感受其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魅力,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让文明遗存活在当下,不只是理念上的创新,而是更具有“如何干”“怎么做”的积极探索。《了不起的文明遗存•国家遗产线路》完成光影上的“凿空之旅”,用“说故事”的现代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中华情怀,也履行着我们关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破题之义。

融入现代生活,让文明遗存活在当下。大运河开启了文化旅游博览会,为历经千年的通航岁月再续荣光;挂着“惟楚有才”牌匾的岳麓书院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阐释,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一份贡献;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修旧如旧,保存其真”,为近8000户居民撑起诗意生活……“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也为我们分享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之美,唤起“我心归处是中华”的文化自信。历史场景几经转换,文明遗存所带来的印记却始终清晰,这是因为我们不仅着眼于“古”,更着眼于“今”。融合发展、文化焕新,这样的方式,真的很中国!(谢伟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5-1-21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