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是上海永远不能忘怀的一件大事,绝不能回避,更不能轻轻放过,否则就会丧失改正错误的机会,丧失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要引以为戒,以此作为改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查找影响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实际行动回应上海人民的期盼’。 这是今天新闻的一个重要部分,源自俞正声的讲话。阅读这段新闻,让我想到,如此宏愿,如何具体化成为几个明确的目标? 1、
用20个月的时间,建设全市的施工项目宏观安全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实现下列基本功能: a)
将所有建筑施工项目的招投标过程,透明化,阳光化; b)
项目参与者信息透明化;主要信息包括: 1)
公司主要股东及隶属关系 2)
公司以外3年施工安全业绩记录 3)
公司现场管理流程和控制关键点,保障手段 4)
公司如何接受日常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具体办法和流程 c)
项目过程重要管理信息透明化; 1)
主要高危施工内容计划,内涵的风险因素和主动控制手段 2)
施工队伍的构成情况,包括技术力量、资质等级、实际经验和以往业绩 3)
监理单位的责任、履行责任的方式方法,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的途径 d)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项目的监督管理窗口、渠道和重点,并向社会公布 1)
区级关注的重点,是项目是否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下面运行。具体的技术环节,是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甲方(业主开发商)的责任。政府监督的是这些角色是否发挥作用。 2)
市级政府,(借助于宏观系统)透过系统化的信息数据分析,掌控全市的情况,特别关注那些“信息滞后、缺失、不准或者造假的区域或项目”。只要系统和管理机制有效,即便出现问题,也是局部的,短时间的。 2、
从现在起,用10个月,整理、梳理完善一套全面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这套规范,要综合目前已有的各行业、专业和管理部门的“分支、分散”规范,彻底解决我们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脱节”的问题。简单举例,这套规范至少需要统筹下列方面: a)
建筑消防(例如,如何管理建筑动火作业) b)
建筑施工相关设备(使用、操作、维护、运输、安装,等)安全管理 c)
应急预案的基本模式(各项目制定和实施的内容,需要结合实际,同时符合规范) d)
建筑安全和质量(当年的楼歪歪)标准 e)
市政消防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消防车的配置和布局、消防水系统管理、消防特殊交通(通道)保障、消防队伍的日常训练演习—以客观效果为导向,等等) 3、
立即启动基于网络的市民安全信息反馈平台 a)
信息搜集和分类功能 – 这需要有平台的设计和支持资源 b)
信息数据定期统计公布 c)
基于这些信息的各类客观管理指标 d)
基于这些客观管理指标的政府相关部门业绩评估 e)
基于业绩评估的政府部门人员淘汰机制 f)
基于反馈信息,和相关方面信息对于全市参与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甲方的资质评价数据 g)
基于持续和客观评价的各类“施工方”资质等级的变动(升降、淘汰、外部进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