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931|回复: 0

CPI调控需引进改革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李肇星透露,2011年CPI的预期调控目标设为4%左右,这反映了价格变动趋势,又表明了政府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决心。
    设定CPI预期调控警戒线,既是今年宏观调控确立以防通胀为首要任务后的目标细化,也是给民众的一剂安心丸。价格的形成不仅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结果,也是心理预期的结果。就近年来的情况看,预期对于价格指数的上扬作用越来越大。在总产能存在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为何仍然从去年中旬起在市场呈现普遍性的持续上涨态势?这不是因为供需对价格的决定权失效,也不仅是货币超量发行和热钱炒作的结果,还包括预期过度的因素。
    现在,货币政策工具全都用于收回流动性,对于热钱的监管力度也大大增强。因此,加强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也是势所必然。CPI警戒线有助于民众对于全年价格走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避免投资和消费的判断失误。
    相对于2010年3%的调控目标,今年的4%调高了一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表明物价形势还处于较为严峻的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于通胀的构成因素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在传统的通胀因素之外,本轮的物价上涨增加了一个新的推手,即成本的上升。这既表现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表现为内地人力成本的上涨。对于原材料价格,在缺乏定价权和足够的议价能力的情况下,属于不可控制的上涨;对于人力成本的上涨,则属于不能控制的上涨。如果过多地采取行政手段控制人力成本上涨,不仅等于人为迟滞劳动力价格必然到来的上升,而且将波及许多中低收入劳动力的生活水平,从而回到“菜贵伤市民,菜贱伤农民”的老路上去,从而陷入两难。
    最能对冲预期的还是预期。如果民众对于收入上涨的预期超过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加之调控工具的准确使用,那么物价总水平就可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在管理通胀的同时,还需要引进其他手段。当前最应做的是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改革,切实提高民众的抗通胀能力——这才是最有力的防通胀手段。
□徐立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1-16 2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