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群众的一件件民生“小事”,看起来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局。唯有着力让群众回家的路更宽敞、更平坦、更明亮,让群众的各种手续审批更加方便快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才可能绘制出民生“大幸福”。
书记变能人
服务面对面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搭建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沟通平台,长清区归德街道崇德苑联村党委组织开展了“书记接待日”暨“书记变能人,服务面对面”活动,现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活动现场,村党组织书记化身“能人”,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点单式”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爱心义诊、技能培训、义剪义缝、政策咨询、问题解答……书记们变身爱心乡医、修理员、调解达人,各显才能、各显绝招,现场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同时,在幸福午餐区和暖心馒头区,崇德苑联村党委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送上热腾腾的合口饭菜和崇德千层馒头,让老人安享幸福“食”光。
“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们村的张波书记给我剪的头发,还吃上了爱心午餐,感谢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帮助。”前来参加活动的一位老年人说。“书记接待日”活动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依托邻里话事坊、“有事来商量”等议事载体,收集群众所需建立“需求清单”,推行群众下单、支 部 派单、书记接单的服务模式,实现供需双侧精准衔接,不断聚民心、集民意、惠民生,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生活幸福感
近日,商务部公示拟确定15个地区作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其中,山东济南入选。自2021年以来,作为济南市较早开始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区县,市中区打造了一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市中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连接起了家门口的菜市场、街道边的商超、路口旁的公园、沿街可见的大小店铺、周边的电影院和社区医院,串联起了居民的生活“幸福圈”。
家住市中区鸿景苑小区的王祖贞,近一段时间以来总要去同生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她到底是为了啥?原来,小区最近开设了面塑公益课,王祖贞每周都不会缺席。王祖贞今年70多岁,在小区生活了30多年,作为社区里的老居民,王祖贞对小区一点一滴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现在社区还开设了免费的公益课,我们既打发了时间,又学到了手艺,实在是太好了。”
如今,王祖贞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新鲜的蔬菜瓜果、丰富的日用百货,享受到美好的休闲生活。这样的便利生活得益于魏家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近年来,魏家庄街道致力于营造可达性强、服务精准、功能复合、开放安全的宜居社区,形成了“四圈融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格局。这四圈分别是“15分钟消费圈”“15分钟青年圈”“15分钟便民圈”“15分钟文化圈”。
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打造的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同样设立社区工坊,实现“一店(坊)多能”。具体而言,社区将微利且较难寻觅的业态,比如维修、家政、配钥匙、修补、洗鞋等服务项目植入工坊内,服务周边老百姓,从而实现“一点多用,一店多能”。
事实上,魏家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是市中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缩影。2023年以来,市中区魏家庄麟祥街、领秀城贵和金街、郎茂山振大、中海国际A5、华润中央公园等区域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获评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023年,郎茂山振大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入选了商务部印制的《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向全国进行推广。记者了解到,今年市中区将继续打造朗南社区、舜北社区、纬一路社区、兴华社区等多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贴心服务获赠锦旗(李冬阳 摄)
以心换新促城优
跑出征迁加速度
征迁工作是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要事”,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急事”,更是顺应群众期待、提高生活品质的“实事”。去年以来,山大路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洪楼广场城市更新项目山大路街道片区建设,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全员上阵,抽调48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7个征迁小组下沉一线,以真心换“征心”,让征迁工作有速度更有温度。
“张大爷,我是小董。咱们《洪楼广场片区一期城市更新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出来了,我给您念念……”念着念着,张大爷家的小猫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偎在小董的腿边了。生活在山大路街道洪楼小区5号楼的张大爷是洪楼广场片区一期城市更新项目中被征收的一员,今年已经70岁了,100多公斤的体重再加上膝盖不好,住在三楼的他上下楼很不方便。除了采购必需品,平日里他很少下楼,大部分时间都在陪家里的那只猫。加上年纪大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手机上的字,张大爷很难通过张贴公告、媒体网络等方式系统全面地了解征迁的第一手消息,只能从邻居议论的只言片语中去猜测。
作为包户干部的董清旺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到张大爷家中向他全面解释了该项目的相关政策,并跟他约定,只要一有新政策新文件,一定第一时间上门告知。就这样,董清旺成了张大爷家的常客,从入户登记到征求补偿方案意见,从测量评估到补偿价格的确定,董清旺一次又一次地到张大爷家中跟他沟通解释,张大爷有不明白的地方,董清旺也都会耐心地讲解。久而久之,董清旺不仅和张大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还和张大爷家的猫都熟络了起来,每次一走上楼梯,猫咪就已经在门前迎接了。在他的陪同下,张大爷也找到了满意的新房,顺利签约。
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山大路街道始终坚持“一个政策宣传到底”,先后张贴大型公告十余处,悬挂横幅300余条,入户宣讲并发放征收服务卡片2000余张,定期在网格微信群发送政策宣传信息,积极与居民交流沟通,邀请区征收中心工作人员、律师到社区为居民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了整个征拆工作的透明化、阳光化。
丰富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建设“影响力”。
厚植商埠文化
凝聚睦邻合力
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睦和苑社区地处百年商埠核心区域,东至纬三路、西至小纬四路、南至经六路、北至经四路,呈“田字型”分布。近年来,睦和苑社区坚持以文化赋能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彰显“自强不息、走在前列”的商埠文化内涵,聚力打造“商埠客厅 邻里+”城市社区文化品牌,创建具有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文化社区“活力样本”。
为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建成学习强国线下悦读空间、红色大讲堂、文体活动室、26度和睦驿站、蒲公英科普实验室等特色功能室和文化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形成多维融合发展阵地资源。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彩绘特色文化墙、法治文化广场等户外文化场所,在提升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呈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街景群像,推动以文化人、以文塑城,助力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得天独厚的商埠文化资源优势,搭建“商埠图书馆”“聆听老商埠”等实体学习场景,居民可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扫描二维码观看老建筑VR全景并收听介绍等方式,了解商埠历史文化。连接小广寒电影博物馆、皇宫照相馆、欧亚大观园商场等老建筑、老字号资源,组织开展“商埠骑行打卡”“老商埠研学”等活动,让居民群众、青少年儿童近距离感受老建筑、老街区的厚重历史底蕴,体验“百廿商埠”魅力,传承商埠文化精神。
“网格蓝+物业红”
暖心清淤显担当
“有你们在,我们住得更安心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此次下水管道清淤工作,网格治理与物业服务相互配合,得到了业主刘大姐的点赞。榆山街道玫城社区一直坚持以“融玫”党建为引领,以“精微网格”为阵地,以“红色物业”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统筹各方力量,提升物业服务品质,为建设和谐小区、提升业主满意度而不懈努力。
“忒味儿了,你是不知道,这污水都漫上来了,又不是头一回了,跟楼上邻居协商好多次了,次次都不管事。”一大早,网格员就接到粮食局家属院1号楼居民刘姐的电话。其深知下水管道堵塞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卫生问题、甚至邻里矛盾。所以挂断电话后,网格员迅速采取行动,赶往刘姐家查看,只见卫生间里,污水已经漫过了地面,一股难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网格员仔细检查了刘姐厨房的下水口,并询问了堵塞发生的时间、情况以及是否尝试过自行解决等细节,怀疑是楼栋公共下水管道堵塞导致的。
了解情况后,网格员立即上报社区,并迅速联系红色物业专业疏通人员和楼上邻居到现场进行查看,共同讨论清淤办法。在物业经理的带领下,物业疏通人员首先对刘姐家厨房排水管进行了紧急排水处理,解决了家中的污水问题。随后,大家转战到楼栋外,对公用下水井进行了全面检查,在专业管道疏通设备的助力下,物业疏通人员准确定位到了堵塞的具体位置——原来是一段老旧管道内积存了大量的油污和杂物,导致了严重的堵塞。随后物业疏通人员运用高压清淤机器对堵塞段进行了强力疏通,清理出了大量的白色油污和杂物。随着“哗哗”的水声,堵塞多年的管道终于恢复了畅通,污水被顺利排出,刘姐和邻居也露出了笑容。
此次下水管道清淤工作,体现了社区网格员与红色物业之间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下一步,榆山街道玫城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网格吹哨机制,把居民诉求当重点,主动问需于民,进一步拉近物业、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为居民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济南日报 记者:刘阳 李冬阳 冯经伟 张敏 通讯员:姚秀琪 孙化鹏 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