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1|回复: 0

“爱国者”导弹上舰,美海军试图打造铜墙铁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24444]“爱国者”导弹上舰,美海军试图打造铜墙铁壁
[color=rgba(34, 34, 34, 0.5)]mil.ifeng.com 2024年11月04日 07:11

[size=0.8]由于担心“中国将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击沉部署在太平洋上的军舰”,美国海军正推进在部分军舰上装备“爱国者”导弹的计划。

[size=0.8]据《环球时报》报道,日前,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出于对中国可能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威胁美军太平洋舰艇的担忧,美国海军正推进一项计划,将“爱国者”拦截导弹系统配备到部分舰艇上。

[size=0.8]尽管美国官员将此举解释为基于最新的安全考量,但事实上,这一方案早在美军内部酝酿已久。这样的“新需求”更像是一场宣传策略。如今,美军将陆基导弹防御系统“下海”,更多反映出其面对新兴国家技术挑战的策略性调整,以及打造自身绝对安全优势的驱使,并非全然基于紧迫性需求。


[size=0.8]“宙斯盾”驱逐舰发射“爱国者”导弹(概念图)。
[size=0.8]“爱国者”上舰筹谋已久
[size=0.8]据报道,对于“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PAC-3 MSE)防空导弹系统上舰的新闻,路透社炒作称,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快速现代化,对区域内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同时,乌克兰和中东地区防空作战的成功案例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美国此举不仅表明其在海上防空能力上的强化意图,也是在剑指中国超高音速武器。
[size=0.8]其实早在2008年3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完成了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该研究聚焦在如何将“爱国者-3”导弹集成到“宙斯盾”驱逐舰上的可行性。当时,此举就被认为是美军透过国防装备供应商来面对日益严峻的高超音速威胁下的前瞻性战略部署,旨在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海域的制空权和防御优势。16年过去了,近期的报道几乎依旧是此前报道的翻版,无非炒作的反舰弹道导弹型号从“东风-17”变成了“东风-27”。
[size=0.8]而且在去年1月,洛·马公司就透露称已完成“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防空导弹系统与“宙斯盾”防空导弹系统相关作战单元的整合工作,甚至早于媒体所报道的所谓东风-27试射时间。
[size=0.8]其实,美军之所以希望推进“爱国者-3”上舰,究其本质是美军弹药通用化的策略,以及基于自身“海基反导系统”的全域防空体系建设要求。
[size=0.8]在弹药通用化方面,自美军装备防空系统以来,美国海军和陆军的防空导弹系统各自独立,发射平台和火控软件无法通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军就开始了积极推进弹药的通用化,力求实现海陆防空体系的协同整合。“爱国者-3”上舰——在那时就已经有了构想,只不过由于利益链条、技术标准的差异、军种间的“山头主义”问题,障碍重重。


[size=0.8]在2013年11月的测试中,洛·马公司使用“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拦截并摧毁了两个同时从相反方向攻击的目标。
[size=0.8]时间进入21世纪,面对专用反舰弹道导弹,美军的需求变得更为明确。从最早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到执行导弹防御任务的“伊利湖”号巡洋舰,美国海军的主力装备——“宙斯盾”战舰长期以来都是以“标准”系列防空导弹作为核心武器。通过升级作战软件、更换核心计算机,特别是配备“标准-3”、“标准-6”导弹后,“宙斯盾”系统具备了对射程5000公里内的中程弹道导弹在飞行中段进行拦截的能力。
[size=0.8]如果用“标准-3”导弹在末段拦截专用反舰弹道导弹时有些大材小用了。另外,由于“标准-3”配备的红外导引头更适合在太空而非红外信号复杂的大气层内进行拦截导弹,所以美军迫切需要一款能在大气层内进行末端反导的更优选项。


[size=0.8]从上到下依次为“爱国者-3”、“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萨德”拦截弹。
[size=0.8]仅就这一需求而言,美军认为通过对现有型号进行有限的改进是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其中,尤其是“标准-3”的后继者多用途导弹——“标准-6”在性能上完全可以满足,其具备了一定的大气层内弹道导弹末段防御能力,甚至已经拥有了人类首次拦截反舰弹道导弹的实战案例。
[size=0.8]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标准-6”导弹始终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进行交付。有鉴于此,生产“爱国者-3”的洛·马公司多次“巧妙”地进行了游说,表示“爱国者-3”与“标准-6”不是竞争关系,两者能够灵活组合使用,可以让美国海军在执行防空任务时,节省后者的使用,用于需要“独特进攻能力”的特定情境。
[size=0.8]试图打造“铜墙铁壁”
[size=0.8]对于洛·马公司来说,“爱国者-3”上舰不存在技术问题。该公司相关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只需对爱国者-3导弹进行几处小改动,便能使其适应海军舰艇的需求。
[size=0.8]“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拦截高度约40公里,具有较为优秀的拦截范围、高精度的拦截能力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尽管存在限制因素,但其几乎已成为现代防空体系中的巅峰之作。去年5月,乌克兰军方就宣称使用“爱国者-3”防空反导系统拦截了一枚俄罗斯KH-47“匕首”高超声速导弹。不难看出,“爱国者-3”对反舰弹道导弹具备一定的末段拦截能力。
[size=0.8]概括来说,要将“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应用于美国海军舰艇,需要解决该系统与“宙斯盾”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调整导弹发射姿态问题。
[size=0.8]兼容性问题主要涉及对其指令接收装置和数据链系统的改进,以确保能够顺利接收“宙斯盾”系统的控制信号。1991年,美国陆军就曾成功将“霍克”防空导弹与“爱国者”系统融合,利用后者的AN/MPQ-57雷达控制前者的发射,并进行了为期3年的兼容性研究,相关成果为“爱国者-3”与“宙斯盾”系统的整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size=0.8]“爱国者-3”及其后续型号(包括“爱国者-3”导弹分段增强型),都采用了多阶段的导引方式:初段使用捷联惯导,中段采用数据链制导,末段制导采用毫米波雷达。其核心雷达AN/MPQ-53工作在G波段,与“宙斯盾”系统一致。但“爱国者-3”系列在末段不再依赖舰上雷达的支援,采用主动雷达寻的,这意味着仅需要做一定的适配就能完成兼容。
[size=0.8]导弹的发射姿态是“爱国者-3”系列上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陆基“爱国者-3”采用定角箱式倾斜发射技术,所以如果要实现在舰艇上的垂直发射,需要解决低速转向控制和软件优化的问题。好在低速控制同样影响着地面型“爱国者-3”的性能,因为发射架未必能始终精确追踪目标,导弹在发射后依然需要进行姿态调整,所以总体上看相关优化过程较为简单。
[size=0.8]将“爱国者-3”MSE导弹改为舰载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宙斯盾”舰的反导拦截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美国海军想要打造的防空反导“铜墙铁壁”有了装备保证。一方面该型弹体相对较小,可以在一个Mk-41垂直发射单元内装载多枚导弹,类似于改进型海麻雀导弹的布局方式。这将显著提高单艘战舰的载弹量,增强美国海军应对针对舰艇编队的弹道导弹饱和攻击能力,同时降低拦截的单次成本。
[size=0.8]另一方面,这种导弹为美军舰艇增加了在大气层内的拦截手段,配合“标准-3”与“标准-6”导弹的大气层外拦截,形成高低搭配的多层防御体系,进一步提升舰队的安全系数。
[size=0.8]此外因为“爱国者-3”MSE导弹采用的是毫米波主动雷达制导的原因,可以有效增强“宙斯盾”系统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电子对抗能力,增加舰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几率。


[size=0.8]2018年7月26日,“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PAC-3 MSE)创下了拦截距离新纪录。
[size=0.8]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单价430万美元一枚的“标准-6” Block IA型导弹,尽管“爱国者-3”MSE的单价仅便宜10万美元——达到每枚420万美元,但是其产量远超过年产量在125枚的“标准-6”。洛·马公司甚至许诺,到2027年将“爱国者-3”的产量提升至每年650枚这一“恐怖产能”。
[size=0.8]有趣的是,“爱国者-3”上舰的最大难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打破军种间的“山头主义”。因为雷锡恩公司的“标准”系列导弹在美国海军中处于垄断地位,而“爱国者-3”系统则是洛·马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发的先进防空反导系统。
[size=0.8]尽管如此,综合各方面信息,“爱国者-3”上舰的计划确定无疑。美军的“基本型系列化通用化”导弹发展策略,已经成为美国各军种研发新型导弹的必然趋势。一旦“爱国者-3”上舰完成,将极大提升美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应对中近程反舰弹道导弹威胁时的战斗力,为美国海军提供更强的防护能力,势必对国际热点地区产生更加现实的影响。
[size=0.8]责任编辑:陈佳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1-27 14: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