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3210|回复: 1

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液氨泄漏的现象

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结冻。

  二、液氨泄漏的原因

  1.液氨储罐破损;

  2.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密封不严泄漏;

  3.连接的软管破损泄漏;

  4.软管与接头的连接处密封不严泄漏;

  5.各接头及压力表的安装处密封不严泄漏。

  三、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

  第一时间报五粮液集团消防队:(外线打进)3565119,(内线)119,然后按程序报告普什集团相关部门和领导。并立即采取:

  1.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2.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3.开启室外消防水并进行喷淋。

  4.应急人员佩带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5.采取对策以切断气源,或将管路中的残余部分经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6.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7.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8.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9.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四、液氨储罐泄漏处理

  液氨储罐在投用前都是由专门的生产厂家生产,并经过安全部门进行严格检验的,因此泄漏的可能性不大。液氨在运输时也是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和车辆才可运输。要注意在液氨储罐头运送到现场和卸液氨时不可猛烈的撞击储罐,必须有橡胶缓冲圈,也不可曝晒储罐。

  1.液氨储罐的处理: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2.连接管路泄漏处理: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五、预防措施

  1.叉运液氨罐注意事项。

  1)起运液氨罐由储运部叉车工进行作业,现场操作工必须现场监护。

  2)叉车工在起运时要轻叉轻放,严禁碰撞,严禁将液氨罐放置在太阳下曝晒。

  3)操作工在收液氨罐时应检查附件是否完好,阀门接口是否有损伤,连接后是否松动。

  2.吊运及液氨罐装配减压阀的注意事项

  1)操作液氨的人员必须懂得液氨的物化特性;由维修钳工负责吊运和安装减压阀,操作工必须现场监护和协助钳工吊运工作;罐体档塞必须可靠,防止滚动。

  2)在吊运时必须轻吊轻放,严禁在倒置时开启阀门。

  3)错工在接减压时阀时,先脍炙人口阀门无泄漏、无异味,并随身佩带好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冻手套)进行作业。

  4)安装完毕,轻轻开启出口阀,现场操作工用PH试纸(碱性)测量是否泄漏。

  六、现场防护器材配置:消防水(含苞欲放雾状水)作身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

  1.防护器材:消防水带、水枪(雾状水枪)、消防栓专用扳手、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2.环境要求: 液氨区域严禁使用明火作业。

  3.人员要求

  1 作业人员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严格按操作堆积进行作业操作人员连接(拆卸-加装)液氨瓶等应准备好防毒面具,并不得少于两人,以防泄漏处置;熟悉应急处理措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在上风处灭火。

  2)储运注意事项:可放在阴凉通风库棚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氟、氯、溴、碘及酸等物品吩开存放。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

  七、泄漏的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冻伤。

  2.健康危害:低浓度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3.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现出鼻炎、喉炎、气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呼吸停止。如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八、急救措施

  1.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3.如果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

  4.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

  5.移去并隔离被除数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6.皮肤或眼睛不慎于接触到该物质要立即用清水进行冲洗至少20分钟。

  7.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8.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9.接触或吸入本品可能发生迟发性反应。

  10.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作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进行。

  11.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的隐患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该贴已经同步到 lszhangrg的微博
发表于 2011-9-6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5-1-11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