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岳阳公安警方在微博上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纠纷,所谓核桃仁糖果就是俗称的切糕。该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仅在新浪微博上就引发了超200万条的讨论。 强买强卖在全国各地的车站、港口、旅游区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岳阳的“切糕事件”就性质来讲并没有很特殊的地方,之所以引发潮水般的围观和吐槽,是警方处理此事的结果和涉事人员的地域族群背景。
损坏的切糕值不值16万?毫无疑问,肯定远远不值。恐怕岳阳警方也知道不值,但为什么这么一个具有敲诈性的要求竟然得到了警方的支持?这和事件当事一方的民族身份有关。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在内地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的案件,都会让当地警方和政府头痛,而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担心引发“民族问题”,往往采取一些不能坚持原则和法律的做法来息事宁人。而一旦被披露,就会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响,网络上的讨论很快从对事件本身的讨论转变为对少数民族的谩骂、对民族政策的质疑和攻击,继而引发不同民族网民间的对骂,到后来已经无人关注事件本身是什么了。这次的“切糕事件”,网民们倒表现得较有幽默感,没有一味攻击少数民族,而是专心吐槽这“天价的切糕”,以及强烈质疑岳阳警方对此事的处理方式。
其实这些事情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内地警方和地方政府对国家的民族政策缺乏足够了解以及在工作中缺乏处理涉及与少数民族有关事务的经验。像此类事件在新疆也会发生,但绝对不会是这种结果。新疆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的原则是“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把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事都作为民族问题”。
改革开放初,人员流动性低,在内地很少见到新疆少数民族,去内地的新疆少数民族人员也相对简单,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急剧增加,去内地的新疆少数民族也是鱼龙混杂,与内地汉族发生冲突的概率也大幅上升,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在国内民族交流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内地的政府部门也需要认真掌握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提高处理涉及民族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在发生涉民族案件时手足无措,“反暴力、讲法律、讲秩序”应该成为不论在任何地方处理涉民族事件的基本原则。
近几年来,新疆政府为重塑新疆的国内形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宣传树立优秀新疆人物、救助流浪儿童等。但这次事件仍然需要引起重视,为维护新疆和维吾尔族的公众印象,不论是政府还是维吾尔族仍然有许多事要做,无论如何,个别败类的行为都不可能真正影响到新疆的形象和与内地的民族关系。▲(作者是新疆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