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矿山企业小而多。6月28日至7月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暗访组对当地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进行暗访和抽查,记者全程跟随发现,矿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矿井下一氧化碳超标竟不报警;井下排风扇居然尚未开封使用;应24小时值班的监控室无人值守;安全隐患记录有造假嫌疑…… 4天到访13家企业,安全隐患重重,暗访组责令其中6家立即停产整改。 6月28日中午,暗访组一行6人从赤峰机场直奔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的深山,那里有此行第一站——郝氏矿业大石山铅锌矿。为保密,暗访组未通知当地政府,而是请武警派车带路。 暗访组成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副处长郭岩介绍,之所以挑选赤峰市,是因为当地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多,占到自治区总量的21.1%,尤其是地下矿山多,几乎占到内蒙古全区的50%。而首站之所以挑选克什克腾旗,就是因为当地郝氏矿业发生过较大安全生产事故:2010年10月3日,中毒窒息事故曾致3人遇难。 尾矿库排水不合规,设计文件不在现场 暗访组最先找到的是郝氏矿业大石山铅锌矿尾矿库。记者看到,库里一头是铅锌矿特有的绿色淤泥,另一头是沉淀过后的清水。暗访组专家、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教授谢源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坝面排水设施不规范。”他指着一处悬空的钢质排水管告诉记者,按照尾矿库安全规程,坝面排水应当修筑排水沟或采用软管贴地排放,以减少对坝体冲刷。 尾矿库负责人黄宪明闻讯赶来,暗访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监察专员郭新庆问:“是否有坝体位移监测?”“没有。”“是否有浸润线监测?”“没有。”“设计文件在哪?”“都在公司总部放着。” 听到这儿,暗访组皱起了眉头。谢源告诉记者,设计文件是日常生产、维护的依据,怎么能不在现场?当即责令限期整改。 下井探查,空气超标不报警,主排风扇未开封 随后,暗访组来到郝氏矿业大石山铅锌矿的副井井口。走进井口旁边的空压机房,只见地上晒着黄花菜、屋里还拉绳子晾着衣服,显然不符合空压机房“干燥、少尘”的要求。 走到隔壁的监控室,暗访组惊讶地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而监控视频正显示着爆破器材库的情况。按照安全规程,监控室应当24小时有人值班,并且两人一班,以确保时刻在岗。 通风和排水系统是地下矿山的生命工程,暗访组要求下井查看。换上矿工服、戴上矿灯、蹬上大胶鞋,记者跟随两名专家从主井口下井。在理应通风条件最好的平硐,谢源用矿方提供的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检测发现,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7PPM,而按照安全规程,24PPM就该报警了。 矿方人员称,井下刚刚放炮,所以一氧化碳浓度高了些,而且井下人员都撤出来了。“可平硐还有人在工作啊!”专家质问,矿方不说话了。 暗访组另一名专家、北京首云矿业密云铁矿副总经理宋英伯认真查看了井下通风设施,发现两台主风扇都没有运转,其中一台的包装罩都还没有撕掉,显然是尚未开封启用。在一处本该安装风门的地方,专家却发现空空如也。 晚上7点多,暗访组请闻讯赶来的克什克腾旗安监局工作人员现场执法,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安全记录疑造假,带班领导不带班 在随后的暗访中,记者发现,每到一处,设计文件、提升机、人员定位卡、矿领导带班下井记录、隐患排查记录、应急预案等是暗访组检查的“保留项目”。 6月29日下午,在克什克腾旗西北矿业的基建矿山,提升机司机没有持证上岗,对岗位操作常识也不熟悉。6月30日下午,在林西县富源矿业,只有6月26日以来的领导带班下井记录,且记录显示大部分带班人员都不是规定的带班领导。 7月1日上午,在赤峰市富海采石场,“安全隐患月登记记录及整改和处理档案”中,竟然出现了7月21日和9月11日的记录及处理情况。虽然矿主称“写错了”,但从整齐划一的笔迹上看,这份记录存在明显的造假嫌疑。 此外,人员定位系统没有正常使用;自救器数量不足;监测监控系统设备损坏;风速、风压传感及风机开停传感器没有安装;应急预案笼统模糊,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也频频出现。 标杆企业存疏漏,“小毛病”仍需整改 29日上午,暗访组随机挑选了黄岗铁矿作为抽查对象。在黄岗铁矿,记者从地面看,该矿设施齐备、管理有序。一采区井口的值班记录显示,73人正在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室主任陈志强告诉记者,该矿年产200万吨,井下有两个项目部,都具备井下施工、采矿资质。暗访组来到一采区监控室,值班员杨树明正紧盯着9块监控视频,井上井下都有。 专家下井勘察的情况也显示,这是一个“情况不错”的矿山企业:井下自救设备多,有井下紧急避险硐室,下井人员也都带了人员定位卡,这表明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应该算当地的标杆。”谢源说。 但是“标杆企业”也有问题:主井提升机没有按规定定期检验;提升机房只有一人值守,未按规定一人值班一人监护;没有安装风速、风压传感器等。 “可别小看这些‘小毛病’,许多大事故都是由小疏漏引起,‘标杆企业’更不能麻痹大意,近年来不少事故都发生在安全条件较好的企业,就充分说明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到全过程、无死角。”郭新庆说。 在4天之中所到的6座地下矿山、3个尾矿库、4座小型露天采石场,暗访组针对发现的多处安全隐患,责令6家企业立即停产整改。 设计文件“成摆设”,应急管理“走过场” 共性“隐患”应重视 “生产经营者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导致许多安全生产设备、制度,沦为办理证照、应付检查的工具,没能真正发挥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作用。”专家宋英伯说。 暗访组表示,本次检查发现了两个值得重视的共性问题: ——矿山企业普遍缺乏按照设计文件组织生产的意识。 在郝氏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矿山生产现场都找不到设计文件。在利拓矿业,设计文件要求配备6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现场却找不到;尾矿库中擅自增加了隔离坝,人为改变尾矿库结构,放矿不均;设计开采范围是520M中段以下矿体,而该矿实际正在610M中段生产。 “不按设计文件组织生产,本身就是重大的安全生产隐患。”郭新庆说。 ——矿山企业应急管理存在“走过场”倾向。 暗访、抽查的企业中,每家都有应急预案,翻起来是厚厚一沓,可仔细一看全是照抄规定。 利拓矿业的尾矿库应急预案中,居然有冒顶、炮烟中毒等内容,“这些事故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尾矿库。”郭新庆说,按国家规定,所有生产企业都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赤峰市安监局局长孙勇说,在克什克腾旗,全县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有34家,分布在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但克旗安监局分管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工作人员只有4人。而这种配置水平,是全国安监系统人员配置的普遍水平。 孙勇还担心市场波动问题。他介绍,因市场行情不好,去年全市关停了45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全市还有大量已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但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旦市场行情好转,矿山复工、开工蜂拥而上,仅凭目前的监管力量和手段,地区安全生产势必面临严峻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