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anquanone.cn/html/saf ... .anquan.com.cn.html
先介绍一下个人工作经历:
5年央企二级子公司(3个)工作经验,化工2年,机械和化工2年,化工1年。这5年时间是设计、工艺、安全管理、环保管理于一身,是课题组长负责制。
8年央企一级、二级子公司工作经验,机电、化工、电镀、塑压、化工、合成、成品处理,涉及危化品、易制毒品、易制爆品和制爆品、剧毒品、化工合成相关设备设施、化工混合固化、塑化等。5年设计、工艺,3年安全、环保部门领导经历。
2013年,脱离央企出来,到重庆一个巨型化工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上市公司,担任安全环保经理,其间接触N多拟上市公司、将上市公司、已上市多年的公司,与我交流的有二三十号号安全环保的一线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吧。
说说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化工这类高危企业的真正安全现状吧: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相对规范,至少框架上完整,一线员工都是老工人,基础素质还不错,文化程度都在初中、高中居多,大概5:5吧;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大专,普遍工作时间3年至5年,5年以上的都担任主管、经理了,处事灵活的,又是8年以上老员工的,有的当总经理助理了,有的还是经理,有的还在当主管,更往下的没有了。其中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70%是大专学历,年老的没有,因为事情太多了,年老的都顶不住,有钱的自己开公司、开门面做生意了,没钱的就调其它部门当个主管、车间主任之类的职务,注册的安全工程师,很多人去考,考过的没几个,和论坛里的大多数高人有差距。
问题:上市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尚且如此,你指望其它没上市或拟上市的,他们的安全管理人员非得按多少个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该有多难?更何况空降下来的安全工程师对企业的现状不一定能适应,不一定能顶得住这么高的工作压力。
拟上市公司和将上市公司:指规模1000人~2000人左右的企业,几百号人的不提:
管理上有些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有的公司连三级教育都没做好,只有个三级教育卡,教材牛头不对马嘴,看起来挺好,实际上要命,班组建设,岗位建设更是空白。
领导认识:公司首先要发展,不发展我们都回家种地了,安全当然要重视,重视的标准就是现场多抓,尽量不要死人,受伤有工伤保险,死人没保的,要赔钱,对综合治理怎么理解?,综合治理?怎么综合治理?生产工人都不够,离职率太高,经常走人,正常班10人,只有8人,8个人干10个人的活,你说能不忙吗。一忙起来不是容易违章吗,所以抓违章就对了。
核心问题和根源:对一线职工的认识存在很大问题,一线职工已经不是原来的不怕苦不怕累的职工了,现在的职工,工作环境要好,待遇一般般,臭味太大的企业,招人之难,只有做HR的才能体会。不是简单的提高每月500块钱的事,好多职工根本不在乎你这500块钱,我少抽几包烟,少打几把牌,我少拿点,我有房子一个月3000块就行了,没必要去拿3500块或4000块我也不去,工作环境臭味太大了,毒性太大了。根源问题,内部工作环境,也就是职业健康的问题,比原来我想象的严重得多,现在社会发展的的结果,职工对自身健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工资,靠原来的那种高压政策,只会让职工流失率高,安全环保管理的难度超越央企不知道是2倍还是3倍。
再说说拟上市公司和将上市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吧:
普遍是在班长中选拔出来当安全管理人员,管人倒是没有问题,做危险源辨识,应急,做培训教案?你觉得可行性>?
安全环保经理:通常外聘,但不通过猎头招,因为付不起那么高工资,通常安全环保经理的年均工资只相当于做生产经理的70%,当安全总监的话,勉强和生产经理一样,年薪10万左右吧。而且都是从同行业或近似行业中选拔,而且都想要招在经理岗位干过3年的,你想一想,不是遇到企业倒闭,谁脑子进水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企业不呆,跑到一个需要重新熟悉和认可的企业去做经理。
最后说大家关心的安全工程师吧:
全国央企的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勉强达到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一般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加一块,能达到千分之八,注册安全工程师通常是部门领导。
上市公司:一线职工总数人员100人至300人的,最多也就是1个人,少点的1个人兼职,通常能有一个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就不错了,好多一个都没有,或者只有一个正在准备考注安助理或注安的人。
上市公司:一线职工总数人员300人至2000人的,最多也就是5或6个人,少点的3个人,通常能有一个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就不错了,好多一个都没有,或者只有一个正在准备考注安助理或注安的人。
未上市公司和将上市公司:通常在1500人规模的企业,工伤事故频发,但没死人的,通常配备4个人,一个领导,一个安全员,一个环保员,一个职业健康管理员,这一块也是做档案和安监人员躲猫猫,体系认证,你认证你的,我做我的,只能保证有,不能保证按要求都有。
说说我认识中的105个企业的现状吧:
央企及所属二三级公司:3家,管理规范,人员流动较少,但也有,能达到国家的要求,注安比例也不会有问题,职责划分明确,虽有扯皮但炸刺的少。
上市公司:5家,管理较规范,人员流动频繁,框架还不错,人员配备比例倒没有问题,注安通常不能算比例,通常只有1个人有注安证,为什么少,证难考,别以为各位上论坛的都觉得好考,那是各自的起点和时间的问题,你到私企和上市公司看看,那破鸟事能忙到你死,你都干不完。
其它规模企业:上亿元产值和和300人以上的企业,90几家,注安只有4个单位,专职的都不算多,效益不好的也就设一个老头或老职工应付一下检查。
你们看看,这注安是强制配还是不强制配,强制配的话,企业明年后年关门另找小一点的县城吧。不强制配?买点工伤保险,反正受伤后还能有赔付。
这就是现状!你们觉得注安是有前景还是没前景,我不想多说,但我只说一句,有什么样的实力和能力,就会什么样的老板找你去帮他做。不是说一个证书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