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30|回复: 5

安全评价工作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pjph658 于 2010-5-17 15:23 编辑

1.成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小组
安全评价活动参加人员应为全体员工,不能只限于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全体员工都知道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为做好安全评价工作,企业成立工作小组,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1)公司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最好由安监部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人员担任。
组员:应包括各主要部门(车间)负责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等管理或技术人员;另外还应有公司总部内设备、工艺、控制、消防保卫等部门的有关管理或技术人员参加。
(2)部门(车间)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由各部门(车间)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担任。
组员:应包括各部门(车间)负责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等的有关人员以及熟悉生产工艺的现场操作工。
2.划分作业活动
评价过程中为减少遗漏环节,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划分,并收集和登记必要的信息。作业活动除了包括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必须包括不常见的、临时性的活动,例如:维修、异常处理等活动。作业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 用人单位厂房内外的各作业地点(场所);
(2)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 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 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一个用人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粗,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细,如每个作业步骤都作为单个作业活动。任务类似、设备类似、工艺基本相同,且在同一车间内的作业活动可以统一考虑,例如:机械加工车间不同冲压作业可以统一划分为冲压加工作业、模具调换作业、冲压设备维修作业。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在仔细分析研究本部门(车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列出本部门(车间)的作业活动类型。
3.作业活动信息要求
各项作业活动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业场所;
(2) 通常(偶然)执行此任务的人员;
(3) 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如访问者、承包方人员、公众);
(4) 已接受此任务的人员的培训;
(5) 为此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
(6) 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
(7) 可能使用的电手动工具;
(8) 原材料须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9) 所用的服务(如压缩空气);
(10) 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
(11) 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理形态的物质(如烟气、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粉末、固体);
(12) 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包括作业规程);
(13) 现有的控制措施;
(14) 过去发生过的危害性事件、事故和疾病的信息;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针对本部门(车间)的各项作业活动,通过现场实际调查或与现场作业人员访谈,了解各项作业活动的有关信息,并填写《作业活动信息表》。
4.危害辨识
根据作业活动信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潜在危害性事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较好的做法是在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主要事故类型,分析可能导致这些事故的危害性事件,并对造成这些危害性事件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场实际的控制措施,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控制或减少危害性事件的发生,从而控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害辨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
(1)从危险物质入手,考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冻伤等);
(2)从机械设备、机动车辆、手动工具入手,考虑会对人或物产生什么危害;
(3)对物理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电、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抛射物、飞溅物、堆料垛滑动等)、粉尘与气溶胶等;
(4)对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作业空间狭窄、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气温过低、高温高湿、地面打滑等。
(5) 有无生物性危害,如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
(6) 从心理、生理因素分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在对导致危害性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缺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5.确定风险
常用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大小。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二种。用人单位自身做安全评价时,建议采用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其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评价人员才能对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给出定性评价结果。
在进行定性风险评价时,常用严重度等级表示危害性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而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表示危害性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
这里推荐采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该方法将严重性等级分为4级(如表1所示),将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分为5级(如表2所示)。以危害性事件的严重性等级作为表的列项目,以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这个矩阵称为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等级说明 事故后果说明
Ⅰ 灾难的 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
Ⅱ 严重的 人员严重受伤、患严重职业病或系统严重损坏
Ⅲ 轻度的 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系统轻度损坏
Ⅳ 轻微的 人员伤害程度和系统损坏程度都轻于Ⅲ级

    注:对于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事件,其后果严重度等级为I级。
    表2 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可能性等级 说明 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 引发事故发生情况
A 频繁 在评价周期内频繁发生(大于2次) 评价周期内发生过
B 很可能 在评价周期内出现过(1—2次) 上次评价周期内发生过
C 有时 在上次评价周期内发生过 最近2次评价周期内没有发生,但以前发生过
D 极少 一直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 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
E 不可能 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 不易发生,但并不能保证不发生

    注:评价周期是指上次评价到本次评价的时间间隔(间隔少于1年时,取1年)。确定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应优先参考评价周期内事故统计结果
    表3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实例
严重性等级
可能性等级 Ⅰ(灾难的) Ⅱ(严重的) Ⅲ(轻度的) Ⅳ(轻微的)
A(频繁) 1 2 7 13
B(很可能) 2 5 9 16
C(有时) 4 6 11 18
D(极少) 8 10 14 19
E(不可能)
风险水平 风险控制措施及时间期限
四级 保持原有控制措施,毋须采取新的措施。
三级 通过评审决定是否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如需要,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同时,需要通过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二级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在该风险与严重事故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该事故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一级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在确定“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和“危害性事件的严重度等级”时,不能分开考虑,两者有相关性。对于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发生的危害性事件(重大危险源)的严重度等级取I(灾难的),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根据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选取。对于非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事件的严重度等级和可能性等级有两种方案可选:
    (1) 根据事故的后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选取;
    (2) 根据事件的直接后果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选取;
    风险评价指数是综合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应的危害性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有灾难性的后果的事件;最低风险指数定为20,对应于危害性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并且后果是轻微的事件。数字等级的划分虽然有随意性,但要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划分得过细或过粗都不便于风险评价,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对象划定。
    6.风险分级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是一种评价风险水平和确定风险的简单方法,根据所评估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可以将风险进行分级。
    矩阵中指数的大小可以作为风险分级准则。例如:指数为1~5的为1级风险,是用人单位不能接受的;6~9的为2级风险,是不希望有的风险;10~17的是3级风险,是有条件接受的风险;18~20的是4级风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风险。
    7.制定安全预防措施计划
    风险级别构成了是否需要改进安全控制措施和实施时间表的依据。表4给出的方法建议可作为一个起点对待,它表明控制的投入和紧迫性应与风险相匹配。
    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如果可能,应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2)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3) 可行的情况下,尽量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
    (4) 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
    (5) 措施用于保护每一个人;
    (6) 应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 计划中应有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
    (8) 对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它可选择的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作为最终手段予以考虑;
    (9) 应急安排的需求;
    (10) 主动测量参数对于是否符合控制标准来说是必要的;
    (11) 对于重大危险源还应考虑建立应急预案。
    8.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评价
    安全评价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须得到持续评审和修订。同样,当条件变化使评价结果受到显著影响时(例如工艺改变或增加新设备等),则应对相应作业活动进行重新评价,使安全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发表于 2011-4-1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1-9-1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9-2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现在也流行起来了。
发表于 2011-10-1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5-1-10 2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