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一民营养老院里,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准备吃晚餐。 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昨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上升为重点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
同时,“十三五”期间,北京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即住房抵押养老。
交通枢纽将设老年人等候专区
北京市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出台适老化住宅和公共建筑标准,在公交地铁、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设置老年人等候专区,保障老年人优先通行,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
为弘扬尊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规划还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将试点开展住房抵押养老
同时,规划提出,支持建立担保托管中心,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担保、老年人以房反向抵押贷款担保、养老服务机构银行贷款担保、养老服务机构土地租赁托管等服务。
其中老年人以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拥有房屋产权的老年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由相应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年龄、预计寿命、房屋的现值、未来的增值折旧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将其房屋的价值,按月或按年支付现金给借款人,一直延续到借款人去世。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制定全市统一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房屋抵押登记合同范本,建立抵押登记专项绿色通道,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这意味着,未来全市开展以房养老将有统一的合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