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两百块的手机,干着两大全球最赚钱的生意2016-09-08 11:47 华商韬略
4评论
![](http://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908/20160908114731_658c86f6d0376a962fe2bf03bfcc9e12_1.jpeg)
文/华商韬略 毕亚军 2013年营收2413亿人民币;2014年营收2819亿人民币;2015年营收3332亿人民币,而且连续三年保持超过60亿人民币的纯利润。这是张士平和他的魏桥创业集团,在两大说出来统统让人摇脑袋的“夕阳产业”取得的成绩。 这位曾被城里人呼喊“乡巴佬,滚回去”的初中生,如何把事业干到这么大的吨位,又凭什么在两大全球性低迷的行业里成为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一、问鼎全球棉纺之巅 张士平的起点是山东邹平县魏桥镇的油棉小厂。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扛百斤重的棉花包开始,在17年的历练后,于1981年被提拔为油棉厂厂长,在这黄河岸边的小镇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
![](http://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60908/20160908114731_658c86f6d0376a962fe2bf03bfcc9e12_2.jpeg)
图:1981年,时任油棉厂厂长的张士平 读书时一直是班干部的张士平,历来争强好胜,喜欢在自己参与的事情里争第一。邹平盛产棉花,棉油厂很多,他管理的棉油厂由县供销社主管,却是最烂的一个。面对这个局面,刚一当上厂长,他就主动进攻,立志做到比所有人都要好。 “车间里头大小便都有,所有窗户没一块玻璃。”更大问题的是,当时的主旋律还是计划经济,国家对棉花管制严格,油棉厂只做收棉花、加工棉花、卖棉花的生意,一到收购旺季忙不过来,但旺季一过就全厂无所事事了。 张士平的第一招是让生产可以持续。适逢国家把粮油放开,油棉厂刚好有榨油机可以榨油,于是他把生产从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成为整个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进入油料加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