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心理暗示
心理影响真有那么神吗?心理战真能像兵战一样解决问题吗?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运用巧妙,心理战还能解决许多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呢。因为心理战科学地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如心理战常用的暗示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实施迅速影响的过程。有些心理学家称暗示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人在受到暗示影响时,简直无法抗拒。
1941年,德国建造了几十艘潜艇,需要招收几千名潜艇水手。原来以为当潜艇水手十分浪漫的许多德国青年都跃跃欲试,准备去报名。
为了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美国海军心理战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对德国青年进行暗示性心理影响。在这张传单上,潜艇被画成“钢铁棺材”,并配有文字说明:在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人的寿命很短等等。结果许多德国青年看到了这张传单,并接受了暗示,马上由潜艇联想到棺材,由棺材想到死亡,于是纷纷放弃了报名。一张施加心理暗示的传单,使美军成功地拖延了德国海军潜艇招募水手的计划。
武器:需要律
还有心理学常研究的需要律。需要与人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于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想吃甜的给他糖,想吃酸的给他醋,瞌睡了再递上一个枕头。敌人就不能不上当受骗,或不能不改变态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针对美军等西方国家军人非常重视圣诞节、都希望在圣诞节时能得到圣诞礼物的心理需要,利用过圣诞节之际,和敌人举行火线联欢。给他们送去圣诞树、圣诞贺卡、糕点食品等礼品,大受敌军官兵欢迎。他们纷纷走出地堡,在阵地上自由地透透气,听听我军播放的美国音乐,欣赏我军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宣传品。
这种心理战由于符合 敌人 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不少美军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从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人”变为“中国军队是热爱和平的”,都纷纷向我军官兵表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这种用兵战无法实现的效果由于心战的成功运用而得以实现。
武器:思维定势
还有中国传统的“狼来了”的故事,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思维定势是指已经预先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维就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维和得出结论。见怪不怪,常见不疑就是这种定势的心理反映。
这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方法常常被用在军事上,而且大都获得成功。埃及就成功地用过这一招,并成为经典战例。
70年代,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吃了以色列的亏。为了报一箭之仇,埃及在战后加紧进行新的战争准备,并经常利用周末进行军事演习。开始,每次演习以色列都很警觉,都要取消休假,做出反应,结果每一次都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以色列人就形成了一种定见,认为又是埃及在进行演习,于是见怪不怪,警觉性随之降低。
此时,埃及人感到时机已成熟。1973年10月6日,又是一个周末。埃及又以演习为名集结军队,向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当时,以色列人还以为埃及仍是在玩演习的把戏,因此毫无戒备。当埃军突破以军防线时,以色列上自国防部长、下到普通士兵都在教堂过赎罪节守戒念经呢。结果当然是埃军大获全胜。
心理战由于运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常常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影响,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解析
你说,这心理战奇妙不奇妙?
在宁静、明媚的初春阳光里,讨论诡谲、奇异的心理战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可“心理战往往就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发生,在平静安宁中较量,在你没想到时失败或成功”。坐在对面的马忠的话,在我听来有点像“天书”。
马忠是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心理战研究所所长。从1985年该院建起这个研究所以来,到目前为止,该所还是全军的“第一”和“惟一”。
作为我国军事心理学和心理战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弟子遍全军的军事心理学和心理战专家,马所长自信有办法让我这个外行听出点“门道”。
“把潜艇画成‘钢铁棺材’对人的影响是上潜艇就是去送死。用一枚导弹先在墙上打个洞,再让第二枚导弹穿洞而过击中你,给人的影响是:对方的武器太精确了,我害怕。心理战是这样一种心理影响行为,它运用心理学的科学规律,使这种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违背本人的意志行事。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如上‘托儿’的当买东西,到人多的饭馆吃饭等等。”
“是不是就像春节晚会上‘卖拐’那样?”马所长笑了:“那是典型的心理影响。”
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心理战在国外早不是新词,而且许多国家对内对外、对敌对友、对中立都用。可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心理战有好感,苏联就认为“心理战是帝国主义的卑鄙、伎俩”。为他们研究和运用心理战,但就不叫它心理战,而称之为“意识形态斗争”。最近,随着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加剧,朝鲜指责南韩使用边境地区高音喇叭搞的广播等煽动宣传为“心理战”,强烈要求拆除并扬言必要时给予摧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像台湾就非常重视心理战研究,并有专门的部队,他们叫政战部队。”听文质彬彬的马所长斗室论战,颇有意趣。
“心理战的魅力在于它只要针对对手的心理,遵循科学规律,使用一定的方法,就能玩对手于股掌之间。这种被称为不花钱的战争样式比流血、摧毁更吸引人。许多时候,它能解决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