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随机检索了50个安全事故案例,包括建筑施工、交通、设备维护和使用、游乐设施、化工生产操作、煤矿等行业,其中36个文件当中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到员工安全意识。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同时也说明几乎所有的安全管理者也相信它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重要、而且大家都同意其重要性,那么,我们的管理过程当中,究竟有哪些具体、有效、可靠的途径、措施和方法来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呢?
首先要明确,谁为提升员工安全意识负责。
如果我们总是停留在要“无证焊工”为自己的安全意识负责,我们就永远难以走出真正的第一步。任何一线的员工,其招聘、聘用、初始培训、岗位指导、日常工作过程和质量的保障和控制、问题发现和及时更正、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事故案例研究和学习,都是在具体企业(或者施工项目、煤矿、工作单位)的管理系统之下进行的。如果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他的整套管理系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那么,谁为管理系统是否有效负责?当然是其管理层(从最高层开始,直至与员工直接联系的基层)。这之中,尤其第一把手的作用是关键。建立管理系统与否、建立什么样的管理系统、如何保障该系统真正运行、如何确保其有效,都是一把手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其次,是如何提高的问题。
简单地讲,所有的管理者都知道要培训、要教育、要强调、要重视。但是,似乎如何XX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必须承认,这是个难题,没有捷径可走,但是不等于没有答案。
要真正帮助员工提高意识,有2个要点必须彻底改进。一,目的性,从传统的“要求员工遵守XXX”,转移到帮助员工从自身角度、为了自身安全的目的逐步理解相关的知识、常识和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从这个环节上,引导员工从被动,到主动。当然,这个转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许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是管理者思维的转变:从“教育者、支配着、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信息资源咨询者”。这种转变本身,将会促进管理者去学习、去进步、减少因自身意识不足导致的错误引导,进而会让员工逐步走向“主动学习”的道路。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只要开始走了,目标就会逐步接近了。过去几十年,我们并没有走这条路。
二、“真实地、直接地学习”--方法论。如果我们停留在学习书本、学习法规、学习上级指示,我们将难以真正提高面对现实问题的意识。所有这些意识,必须是在现实情况的具体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客观地说,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法规,其内容普遍陈旧、僵化(教条)、脱节,落后于现实产业发展。如果我们不能面对现实,研究问题、摸索经验、掌握规律,我们的管理方法就无法改进,我们的管理者也就无法真正促进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在这2点真正改变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的管理努力的方向正确了之后,我们才能让自己的步伐,迈向内心渴望的目标。
我们的培训,其计划,将会致力于实现员工实际作业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为了XXX远大而空洞的形式目的);其内容,将会与员工岗位实际真正结合,数量少、实用性强、并且致力于培养员工岗位学习的态度和意识;其过程,将会为实现目的服务,不限于课堂、不限于讲解、不限于书面、不限于已有的各种结论;其配套机制,将不再停留在“就培训环节衡量培训效果”,而是围绕员工的岗位实际表现来衡量培训效果,这也就将基层管理者明确地包含在“岗位技能培训者”的团队当中。
我们面对日常现场工作的失误(多数表现为小事故),将会不再停留在追究的层面(追究不再是目的),更多的是让所有人真正认识问题的实质,并从调查分析、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学习与自身岗位相关的经验教训,进而思考如何改进和加强相关的工作内容,以避免自己的工作出现类似的问题。
日常的检查,将会超越“找问题”的层面,更多地关注管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而直接问题,是相关管理环节疏漏的具体表现),并且通过检查后的跟进,具体的加强相关管理环节。
我们的各级、各类管理会议,将会超越“领导讲话”的形式,真正地让大家总结和思考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计划、责任、方法、资源,真正地促进日常工作的持续稳步进展。
而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的过程和方式,同时也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
概况起来,员工安全意识提升,是各级管理者的任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