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由一位安全管理人提出来的。这本身就反映了现实情况的一部分,而对于这部分的探讨和理解,将深刻地影响对于问题本身的理解和答案。 谁担当推动整改的责任?如果是仅仅由安全人员来推动,那么,可以选择的方式、方法、道路及其有效性必然受到许多限制: 1.
安全人员的人数毕竟有限,无法全面跟踪覆盖到企业作业的所有环节; 2.
作业人员并不是在安全人员的直接管理下工作,其“指挥有效性”差; 3.
安全很难“同步”参与实际工作的许多方面,特别是特殊技术应用和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测试; 那么,真正有效推动的途径、环节有哪些?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逐步提高所有岗位、专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不制造、遗留、产生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减少以至消除不安全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各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广泛: A.
实际工作的直接(线)管理者,需要引导、督导和控制工作的进程,消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遗留对于未来工作的隐患; B.
相关的职能(支持)部门人员,需要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计划和方案,确保相关的技术流程安全可靠,无附带的隐患(至少使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C.
操作、作用人员,需要充分认识个人的操作动作相关的安全事项,不因自身动作导致安全隐患; D.
专职的安全(监督)人员,从专业角度,协助核对工作计划、保障措施、过程控制,推动逐步完善系统性管理,包括相关操作程序、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安全人员不是直接去“查隐患、改造隐患”,而是去查“我们控制隐患的机制”是否有效; 其次,对于现存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认知和掌握,依据其“危害等级”(需要相应的“风险评估”)、现实发生的可能性、潜在的后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并纳入到每个月的工作计划中,逐步整改和消除,并切身跟踪核实。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对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通过逐步改进日常安全管理水平,消除面临的隐患。为此,各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有: E.
实际工作的直接(线)管理者,需要切实把握整改计划,推动计划进程以消除相应的安全隐患,在遇到实际困难时,主动提出相应建议,并联络相关资源应对解决; F.
相关的职能(技术、工程、维护、系统、外部资源管理,等)部门人员,需要协助完成有关计划和方案,确保相关的整改技术流程安全可靠; G.
操作、作业人员,需要具体执行与自身操作动作相关的事项,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 H.
专职的安全(监督)人员,从专业角度,客观记录和反映整改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其巡查、报告、数据统计),促进计划的落实执行。 从A到H的角色作用,需要内在地纳入这些岗位的业绩衡量流程当中,最终体现在其报酬、发展和荣誉等方面。 概括起来说,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整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切实可靠的策略、明确的分工、密切配合、持续推动和执行。追求短期行为、一招一式、立竿见影,都是徒劳的,也是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