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国家标准1.09倍;全年重污染日39天,较2015年减少7天。这是记者3日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2016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98天,占全年天数的54%,较2015年增加12天。全年共发生重污染39天,占比11%,比2015年减少7天。全年空气质量超标日中,六成以上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三成多为臭氧。 数据显示,2016年,PM2.5(细颗粒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SO2)降幅最大,其年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远优于国家标准的6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9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1%;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09%。
张大伟表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8.6%、4%、9.8%、9.9%。从污染物长期变化来看,自2013年监测以来,北京的PM2.5浓度在波动中逐渐下降,累计降幅达19%。重污染在一年中发生的时段缩短、次数减少,但在采暖季仍会出现极重的污染状况。同时,PM2.5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浓度逐渐降低的梯度特征。
数据显示,2016年重污染天共39天。其中,PM2.5重污染日共38天,多发生在秋冬季,包括五级重度污染29天,六级严重污染9天,对全年平均浓度贡献23微克/立方米,占比超三成。 张大伟强调,从污染物多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波动中下降是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基本形态,但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如要彻底消灭空气重污染,根本在于大范围区域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使其与区域环境容量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