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瞧瞧,我们楼里变化可大了。”这些日子,亚运村街道安慧里社区二区6号楼的居民总是向其他楼院的老街坊们“炫耀”自家门前的变化:以前长期堆放在楼道里的废纸箱子、旧家具、空瓶子全都不见了。
这得益于亚运村街道政府购买的专业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立德事务所“楼道赋能——老旧小区堆物堆料治理”项目,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这座老旧居民楼逐渐焕发了新生机。
近年来,朝阳区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活跃在社会治理舞台上,用专业服务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推动居民自治,日渐成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助推器”。
为社区顽疾“开药方”
“楼道里的堆物堆料看似是小事儿,可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安慧里社区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社区都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和居委会干部清理楼道,但没过几天堆物堆料又悄悄出现了。
如何更好地发挥居民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这时,专业社会组织便成了政府的左膀右臂,协助政府做不擅长做的事。通过购买服务,立德事务所带着“楼道赋能——老旧小区堆物堆料治理”项目走进了安慧里社区。
进入社区后,立德社工们第一时间对楼宇的人员构成、发展历史、队伍建设、居民骨干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了信息搜集和分析,明确居民关注的楼院公共问题。
紧接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楼院间开展起来,不仅让不熟悉专业社会组织的居民放下了戒备,而且也改变了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为项目开了个好头。
凝集力提高了,立德事务所又为楼里的居民搭建了议事平台,使每位居民的诉求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并挖掘培养楼门骨干,通过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居民主人翁意识的觉醒。
如今,在立德事务所的协助下,安慧里社区二区6号楼的楼门骨干从2人增加到10余人,同时,居民自治队伍、楼宇环境每月检查制度、楼层管理制度、每周一议事制度也逐一规范起来,家家户户开始主动清理自家的堆物堆料。
很快,楼道里就变了样,曾经狭窄的过道宽敞了,昏暗的楼梯间亮堂了,居民们上下楼再也不需要左右挪移,住着也更加舒心了。
安慧里社区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专业社会组织的“对症下药”。类似的还有三里屯街道“邻里互助群防群治——社区安全自治能力提升”项目,双井街道“居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项目等,都在破解社区发展难题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