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2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指出将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小升初的择校,客观上刺激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似是而非的口号,在社会上流行了很多年。就像王副司长所言的那样,“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视野下,无论是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还是给学生减负切实导入素质教育,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看到,教育部正在着手做这些事情,虽然教育改革的效果还未凸显出来,但态度值得赞赏。有理由相信,只要教育改革的目标能够实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忽悠就会成为永久的过去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固然要摒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狭隘思维,但却不能否认教育“起跑线”的存在。社会不能,教育部更不能。
择校风也好,补课风也罢,都从一个侧面反衬出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如果说商业性的宣传语是“外在的忽悠”,那么教育资源不均衡则就是“内在的因素”——譬如城市与乡村的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差异很大,让两者在一起竞争,谁更有竞争力可想而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城乡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起跑线”呢?
再以择校费为例来说,在我看来,取消择校费有两个绕不开的基本前提:其一是政府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其二是教育资源的投放能够做到公平均衡,缩小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离开了这两个前提,简单地取消择校费,治标不治本。事实上,全国有很多地方也曾经出台过取消择校费的规定,但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此。择校费严重戕害了教育公平,在一些地方,甚至造成了教育腐败。取消势在必行,但择校费的存在,可以让部分人以教育消费的方式分享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也确保了相对的公平。因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有了流行的空间,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宁可被忽悠也要去追求这“可以买到的公平”。
我们大可以义正词严地批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虚幻谬误,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谬误被打扮成真理的过程中,“忽悠”顶多是一种推波助澜而已。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想社会大众不被此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忽悠”,教育部门需要做的太多太多——教育部门的责任就在于,要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等公平的起跑线上。
□陈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