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以来,东莞普工、技工的薪酬水平已迫近甚至赶超了大学毕业生。对此家长们不解和纳闷,感叹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划算,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个大学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反而会出现“倒挂”现象。
(2月28日《广州日报》)
市场不理会“纳闷”,也不同情“感叹”,市场只认一个理:价值规律。你说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及技工是“脑体倒挂”,那么企业问你,一个抄抄写写的文员,其“技术含量”比技工又高多少?许多与毕业生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工作经验,学得了一技之长;相比之下,一些大学生根本干不了技工的活,他们能干的文员,却薪酬不高——难道一定要文员比技工拿钱多,才是“脑体正挂”?
前几年一直在说,一个社会不能仅仅以学历、文凭决定人的身份地位,并以此决定其经济地位,否则出现一面喊着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口号,一面却出现“工人被边缘化”的巨大反差,也是必然的。今天一线员工的薪酬终于有所提升了,一些人却马上就埋怨“脑体倒挂”了,这样的叶公好龙,不应该。
以为大学生起薪低即是读书无用,那叫短视,不合时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读大学更像进股市:买了股票未必就等于发财,是否有回报,是否有厚报,还须看买的股票质地好不好,是不是潜力股。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有了选股的机会;有无真才实学,才是股票有无前景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上了大学,学无所长,眼高手低,那就犹如买了垃圾股,买了st股,弄不好还会退市——这也是上大学投入大未必产出多的风险所在。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孩子就业问题上,家长要放出眼光来,鼓励孩子以今天的“低就业”为起跳板,跃向“高就业”,从“低薪”跃向“高薪”,而不是发牢骚,怨天尤人,甚至以“宁可不就业也不肯低就业”拖孩子后腿。“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不看眼前看长远──家长要有这样的识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择业求职观念。
□奚旭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