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详细解释释义一:平安、无危险
【出处】: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无妄》:“道里夷易,安全无恙。”《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宋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有在大王之国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
【示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三折:“你那铺谋定计枉徒然,我救的这十七国诸侯得安全。”巴金《军长的心》一:“他衣服都烧起来了,他还忍住痛把老大娘放到安全的地方,才扑灭自己身上的火。”释义二:保护、保全。
【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长乐公,使尽众赴京师,然后脩复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好。”《南史·陈纪下·后主》:“隋文帝以陈氏子弟既多,恐京下为过,皆分置诸州县,每岁赐以衣服以安全之。”
【示例】:宋苏轼《徐州谢上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安全陋躯,畀付善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张氏抱子仁玉逃依母氏得免其难,虽脱巨害,向非外祖张温保养安全,其何以有今乎。”
基本词义
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一样,“安”所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概念。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这是与人们的传统的安全观念相吻合的。
“安全”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语词,在各种现代汉语辞书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对“安”字的第4个释义是:“平安;安全(跟‘危险’相对)”,并举出“公安”、“治安”、“转危为安”作为例词。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并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含义上举了《国策·齐策六》的一句话作为例证:“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
当汉语的“安全”一词用来译指英文时,可以与其对应的主要有safety和security两个单词,虽然这两个单词的含义及用法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不同意义上与中文“安全”相对应。在这里,与国家安全联系的“安全”一词,是security。按照英文词典解释,security也有多种含义,其中经常被研究国家安全的专家学者提到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是指对安全的维护,指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
特有属性 人们之所以把英文中的“security”翻译成中文的“安全”,同时把中文的“安全”翻译成英文的“security”,就是因为“安全”和“security”具有共同的含义,具体来说就是它们都具有表示一种存在状态的共同含义,即表示“免于危险”或“没有危险”的状态。这种共同含义,就是“安全”一词的基本含义。因此,没有危险是安全的特有属性,也是本质属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辞书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人们经常把安全与“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等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不存在威胁”、“不出事故”、“不受侵害”就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安全肯定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不受侵害的,但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不受侵害并不一定就安全。某些不安全状态也可能有“不存在威胁”或“不受威胁”的属性。例如,当某一主体没有受到外部威胁但却因内在因素而不安全时,不受威胁便成了这种特殊情况下不安全的属性。这是一种不受威胁或没有威胁状态下的不安全。
因此,“不存在威胁”、“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不受侵害”等等,并不是安全的特有属性。
那么,什么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呢?安全的特有属性就是“没有危险”。单是没有外在威胁,并不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单是没有内在的疾患,也不是安全的特有属性。但是,包括了没有威胁和没有疾患这样内外两个方面的“没有危险”,则是安全的特有属性了。
补充:
不过,有危险并不代表不安全,只要“危险、威胁、隐患等”在人们的可控范围内,就可以认为其是安全的。所以对于“安全”一词大家可能在理解上有一些误区或者是理解不完全,例如在工作、生活等环境中,危险是无处不在的,相信大家也能举出很多危险的例子(开车、乘飞机、操作设备等),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危险的存在就说不安全,我认为:面对危险是否有对策?对策是否有效?对策是否已落实?这才是判断安全的有效方法。没有危险的安全状态几乎不存在,如果一味的追求没有危险,大家试想一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如何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