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养殖户和相关企业“道德的血液”的缺失固然令人愤怒,但利益的驱动和商业的无良只是“问题猪肉”大肆流入市场的一个因素——与需要拷问的商业的“道德血液”相比,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责任血液”亟需检视自省。
这些年,因为媒体报道而意外曝光的“问题食品”已经比比皆是了。回过头来审视和梳理,我们不禁悲哀的发现,不仅是“瘦肉精”,很多有毒的、公开的行业秘密,都只是消费者不知情而已。三聚氰胺“惹祸”后,媒体的调查显示,在动物饲料中加三聚氰胺,已成公开的“行业秘密”。在饲料中加三聚氰胺,五年前从水产养殖行业开始,后逐渐向畜禽养殖等行业蔓延。久而久之,三聚氰胺化身为“蛋白精”在动物饲料领域大行其道。从化工企业,到生产供应商,再到原料流通商和中间贸易商,最后到饲料生产企业,在三聚氰胺废渣“流通”的这一系列的环节中让人都遗憾地看到了监管的缺位而“三聚氰胺流通记”与“瘦肉精历险记”的过程以及结果,又几乎是雷同的翻版——毫不夸张地说三聚氰胺或者瘦肉精在饲料行业内的使用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是市场监管公权力的巨大耻辱。
这些年,在食品安全领域,不知道有多少次,监管者落在了记者的后头,毒奶粉、毒鸡蛋、问题猪肉;苏丹红、蛋白精、瘦肉精……记者的摄像头和照相机无意间揭开了一些触目惊人的行业秘密。然而,还有多少行业秘密在等待媒体, 曝光?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 食品安全大于天。期盼有关部门不要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毒奶粉出了整顿乳业市场,, 毒鸡蛋出了整顿饲料市场,问题猪肉出了强化检疫检验,希望这样的整治风暴能永久地“刮”下去,“刮”到任何需要监管的市场领域,内化为日常的监管动力,尽职履职,强化责任,让所有侵犯公共权利、危害公共健康安全的商业劣行和行业秘密无所遁形。这个要求,我想并不过分。 □陈一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