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鑫安利集团组织召开了「全国安全环保服务机构转型峰会」。会后,行业内掀起了一阵关于安全服务如何发展的思考浪潮。本文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从业人员,站在自身角度回溯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下为作者全文
作为一个从事安全评价工作十六年之久的评价师,经历了安全评价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在我国推行安全生产许可证之前,全国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矿山(煤矿及非煤矿山)这类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相当薄弱,安全意识及安全设备设施的水平都很低,这些直接导致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及事故后果严重。
正是由于安全评价工作的介入,许多安全评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对企业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危险源辨识、提出整改意见以及后续的整改指导与确认。消除了企业的一个又一个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许可和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直接的结果就是安全生产事故数量与事故损失大大减少与降低,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从这点来说,安全评价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项目的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安全评价。从项目的安全设立开始,就通过预评价对项目选址、规划、工艺的成熟可靠性、主要设备、总平面布局等进行把关,从而保证了“生孩子”的首要安全条件。也为后续的“安全设施设计”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又为“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进行了客观真实的验证,确认项目的各项安全设施是否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又对项目的试生产环节进行核查与确认,通过试生产现场的检查找出不足与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从项目的“孕育”到“出生”进行了全过程的技术保障。
未标题-1.jpg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高危行业,从最初的基础薄弱到现在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已明显得到了夯实。企业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氛围等等。这些都与安全评价工作的贡献分不开的。
当然安全评价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不是安全评价独有的,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与评价师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等有关系,有些与当前的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关系。目前安全评价针对的主要是危化、矿山、烟花爆炸和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发生事故的影响、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度等等都很大,事故后的责任追究压力也极大……。这些都导致安全评价师的从业环境极其不好。
暴风截图201612630714054.jpg
简单来说,安评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安全评价师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作用没有客观评价。现状是基本鲜有正面的报道,铺天盖地的是指责安全评价师不负责任、弄虚作假、重大漏项,甚至于草菅人命的帽子也随意扣上。试问,安全评价师能承担如此大的责任吗?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评价仅是接受企业委托根据法律和相关标准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根据权、责、利的统一,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安全评价的边界不清,责任无界限。现有的安全评价要求对企业或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评价,造成表面上赋予的安全评价范围很广,实际上安全评价技术人员的能力及手段无法达到。其实安全生产的内容很广,涉及好几个行业管理部门,如消防归公安消防部门管理(现已作相应调整),特种设备归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管理,防雷防静电归气象局管理等等。涉及这类设施都有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及法定检测、验收的意见。安全评价按理只需有行业管理部门的合格检测检验或验收的意见就可以作为该类设施设备符合安全要求的结论,相关责任由出具检测检验或验收的单位承担。事实上是在很多的安全许可或安全监督检查中查到的此类问题都归咎于安全评价机构。
另外,企业的安全现状是动态变化的,评价机构对该企业开展安全评价是某个时间段进行的,评价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改变,而安全评价的周期是三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往往在检查过程中都比照安全评价报告,有与报告不一致的地方把板子打在评价机构头上。而在评价过程中不可能将企业所有的状况都以图像或视频方式记录下来。
第三、对安全评价的作用期望过高,认为安全评价是无所不能的。安全评价是伴随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成立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虽然安全评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咨询工作,对安全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客观上讲安全评价是对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的一种支撑与促进,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一种“诊断”、“开药方”的工作,最终企业能否“痊愈”还有许多其它因素。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种不妥的声音,认为企业做了安全评价就不会出事故,或者做了安全评价就所有方面都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安全评价是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危险程度,提出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针对企业都是一样的,其实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风险大小也不同,都完全套标准规范有时是很难执行的,也与行业的实际不符。最明显的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使用许可除外),由于这类企业之前的建设过程都是无专门部门监督管理,基本上没有经过设计,造成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建筑物耐火等级、消防通道、安全设备设施等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专项整治而提出安全评价的要求(很多地方没有提出),可对这类企业安全评价明显会存在一些建筑物防火间距、耐火等级、人员疏散、危险化学品存放无法通过整改完全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可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安全评价报告都要有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明确结论,安全评价机构就处于尴尬的境地。
实际上从安全评价本质上看,通过安全评价,能让该类企业安全生产设施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后果,控制好安全风险,那么安全评价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就体现了安全评价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未开展安全评价的此类企业,除了由于历史原因无法通过整改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外,其它很多能解决的安全隐患也没有排查出来,更谈不上解决。然而此类企业依然如故地生产着,行业的整体水平就是如此,不可能通过安全评价就彻底解决了,而应是一个逐步提升、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安全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目前行业权威尚未树立。安全评价行业真正快速发展也就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来,安全评价机构培养了一批从事安全评价技术的专业人才,有一部分成了这个行业的骨干力量。客观上讲,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才是评价行业内的权威。可事实是,现在的安全评价报告成了很多人都可以指指点点,无论外行还是内行都可以诟病的技术资料。评审专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提出意见,即使评价报告完全符合评价通则、导则的要求。造成从事安全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根据专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要求修改,有些方面明知无法修改,也只能应付处理。此种现象严重打击了安全评价行业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对行业权威的树立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
第五、有专业和经验的安全评价师不断流失,不利于安全生产。安全评价风险大、工作量大,一旦碰上安全生产事故就极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现在行业内流传一句“操卖毒品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的确反映了安全评价师的现状。同时目前的安全评价职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造成通过十五、六年培养起来的专职安全评价师人才队伍正在不断的流失,而要重新成长起来一名专业的安全评价师最起码也要数年的时间。这无疑是安全生产行业的不幸。更糟糕的是,现有的环境,难以吸引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加入到安全评价行业的队伍中。如果一个行业形成了有能力有水平的都离开,而有较好专业能力的新人又不愿进来的土壤,那么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之花就不可能盛开。
0 (4).jpg
作为一名从事了十六年的安全评价师,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为了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实现“积善行、思利他、恒佑社会”的抱负,发出以下微弱的呐喊和思考:
第一、政府层面是否应该给予安全评价明确的责任界限。只要编制的安全评价报告符合评价通则与导则的要求,客观如实地反映了现状,不存在重大遗漏,从法律层面讲就应该免责。如果是技术层面的理解与分岐问题,那应该最多只能是行政处罚。特别是安全评价的范围必须界定清楚,仅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设施与安全条件,明确有专业行业管理部门检测检验与验收的,评价机构开展评价时,此部分以有资质单位出具的检测检验或验收报告为准。真正实现由各个环节的把关单位负责。切实转变安全评价内容应包罗万象的不科学观点。
第二,安全评价工作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作用要有客观地评价。安全评价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好转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个是不可磨灭的。社会应营造一种让有责任、能力的人愿意从事安全评价的职业氛围,人才是造就一切的关键因素。给予安全评价师一定的尊重,促进安全评价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和培养。
第三,宏观层面要着手建立一套大数据模型。要着手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基础数据的分析、统计与研究,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开发风险分析定量计算系统。我国自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也经历频发、稳定至下降的阶段。但一直以来,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行业、发生概率、事故模型、事故后果、技术防范等等缺少专业的机构开展分析、研究。造成从定量风险分析时没有适合我国的基本数据输入,无论是国外引进的如船级社的计算软件还是国内开发的计算软件,都由于该原因,导致定量计算的结果与事故实际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于完全颠覆。
从国外的安全风险评价经验来看,量化分析是很好的一种评价方法,但前提就是要有足够并准确的基础数据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危险物质、不同事故类型等等,这样方可客观地预测分析事故后果,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国家应据此建立一套“大数据模型”,供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使用(有偿),解决当前量化分析数据支撑不力的难题。
第四,企业必须主动担负起安全主体责任。安全评价是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作用,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当然是企业。同时安全评价仅对开展安全评价阶段的结果负责,后期企业动态变化的安全必然应当由企业负责任。
第五,我们要营造一个合适的从业环境。我们要改善从业者的就业环境,吸引一批有志于从事安全技术咨询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安全评价行业。全社会对从事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的人员应有个相对客观的评价,肯定其为安全生产作出的贡献。安全生产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人的因素,无论是企业还是技术咨询机构,唯有既有技术又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能安心于安全生产与服务工作,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持续、稳定地好转。
第六,安全评价机构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赋能作用。当前,随着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革命,安全服务行业依靠传统的、单一的资质化业务已经难以为继,其最后一个被新技术变革的行业也势必迎来蜕变。这种情况下,安评机构理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真正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安全服务机构还停留在靠天吃饭、抄抄写写的初级发展阶段,因为科技水平滞后,他们无法通过智能工具在评价过程中有效明责避责,也无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真实状况进行紧贴式的全流程跟踪服务,因此很多事故追着中都要背负责任。所以,如何通过科技赋能降低作业风险,通过新业务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未来一个时期内评价机构都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综上,这是我自己关于行业的一点思考,让我们一起为行业的持续发展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