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自称有“400万粉丝”的男子张某真的火了,不过出的是臭名。醉驾被查后,他百般抵赖,一会儿说叫不到代驾,一会儿说不知酒后不能开车,最后竟拿出手机威胁民警要曝光其执法态度恶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大V”“小V”,不管线上线下。对酒后驾驶,法律法规早有明确界定标准及处罚规定。涉事男子豪饮后违法驾车并造成追尾事故,被抓现行还“恃粉撒泼”,他也不想想:铁证如山,胡扯八道有用么?即便您真有“400万粉丝”,将眼前一幕上传,恐怕不但不能“翻身”,当事民警还会被赞一句“硬核执法”。目前,这位张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闹剧落幕,但该男子发出的这句威胁,无疑再次暴露了当下“流量为王”的逻辑。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关注度、话语权、影响力。某些人将之视为张狂资本,似乎谁的粉丝多、热度高,谁就能高人一等、任性妄为。有人仗着“热搜体质”践踏道德底线;有人自导自演拱火视频骗点击量赚钱;还有人造谣生事导致他人“社会性死亡”……流量本无原罪,但恶意利用必然结出恶果、受到惩罚。
互联网有记忆更有底线。在流量的恶意狂欢中,事实真相总会厘清,“假丑恶”总会付出代价。去年震惊舆论场的“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一案,已由自诉转向公诉案件,涉案人员面临法律制裁,向社会传递着“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说白了,“大V”也好、网红也罢,所有利用流量的言行,归根到底依靠还是大众的关注和认可。试问,大众会接受制造戾气、无视道德、违背法律等出格言行么?以为有点关注度就作天作地,只会身败名裂、彻底“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