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精讲班第3讲作业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1.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这种系统称为( )。
A.TT系统 B.TN系统 C.IT系统 D.保护接地系统
2.下列的电力系统接地形式以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连接形式中,符合IT系统的要求的是( )。
A.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B.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C.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D.电力系统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3.下列的电力系统接地形式以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保护连接形式中,符合TT系统的要求的是( )。
A.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B.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C.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D.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4.保护接零系统按照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有三种形式,包括( )系统。
A.TN—C、TN—C—S和TN—S B.TN—S、TN—S—C和TN—C C.TN—C、TT和IT D.TN、TT和IT
5.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对于使用软电线或软电缆的设备,软电线或软电缆应具有一根保护(接地)芯线。这样的设备属于( )设备。
A.0类设备 B.I类设备 C.II类设备 D.Ⅲ类设备
6.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这样的设备属于( )设备。
A.0类设备 B.I类设备 C.Ⅱ类设备 D.Ⅲ类设备
7.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特低电压.该类设备是从电源方面就保证了安全。该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该类设备属于( )设备。
A.0类设备 B.I类设备 C.Ⅱ类设备 D.Ⅲ类设备
8.变配电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等房屋建筑应达到“四防一通”即( )的要求。
A.防火、防雨、防雪、防汛及通风良好 B.防火、防雨、防震、防汛及通风良好
C.防火、防震、防雪、防汛及通风良好 D.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动物及通风良好
9.标志为IP65的电气设备外壳具有( )的防护能力。
A.尘密;防止直径不小于1.O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防喷水
B.防尘;防止直径不小于1.O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防喷水
C.尘密;防止直径不小于1.O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防强烈喷水
D.防尘;防止直径不小于1.Omm的金属线接近危险部件;防强烈喷水
10.当电流自故障接地点流入地下时,人体距离故障接地点的远近与可能承受到的跨步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
A.人体距离故障接地点愈近,可能承受的跨步电压愈小 B.人体距离故障接地点愈近,可能承受的跨步电压愈大
C.人体可能承受的跨步电压与人体距离故障接地点的距离呈正比 D.人体可能承受的跨步电压与人体距离故障接地点的距离无关
11.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下列接法中正确是( )。
A.插座的保护接地(零)极单独与保护线连接 B.在插头内将保护接地(零)极与工作中性线连接在一起
C.在插座内将保护接地(零)极与工作中性线连接在一起 D.插座的保护接地(零)极与水管或暖气管连接
12.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线路应敷设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 );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设施。
A.建筑物的内墙敷设 B.较低处敷设 C.电缆沟敷设 D.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13.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 )。
A.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B.在较低处敷设或电缆沟敷设
C.在电缆沟敷设,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设施 D.沿建筑物的内墙敷设
14.在刷形放电、传播型刷形放电(沿面放电)、火花放电、电晕放电这几种静电放电形式中,(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引燃能力很强,危险性很大。
A.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 B.传播型刷形放电和电晕放电 C.火花放电和传播型刷形放电 D.电晕放电
15.当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邻近时,其间距离不得小于杆塔高度的( )倍。
A.1.5 B.2.0 C.2.5 D.3
16.大部分的低压触电死亡事故是由( )造成的。
A.电伤 B.摆脱电流 C.电击 D.电烧伤
17.变配电站(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或线路通过。室内管道上( )。
A.不宜设置法兰 B.不宜设置阀门 C.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螺纹接头 D.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18.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人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 )。
A.跨步电压 B.跨步电势 C.临界电压 D.故障电压
19.当设备发生碰壳漏电时,人体接触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 )。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非接触电击
20.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 )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直接接触电击 21.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 )。
A.保护接地 B.保护接零 C.工作接地 D.工作接零
22.保护接零属于( )系统。
A.IT B.TT C.TN D.三相三线制
23.在实施保护接零的系统中,工作零线即中线,通常用——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体,通常用——表示。若一根线既是工作零线文是保护零线,则用( )表示。
A.N;PEN;PE B.PE;N;PEN C.N;PE;PEN D.PEN;N;PE
24.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V,在特别潮湿场所或导电良好的地面上,若工作地点狭窄 (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行动不便,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V。
A.36;12 B.50;42 C.110;36 D.50:36
25.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 )的主要措施。
A.雷电侵入波 B.直击雷 C.反击 D.二次放电
26.在低压系统中,雷电侵入波造成的危害事故所占总雷害事故的比例不低于( )。
A.10% B.30% C.50% D.70%
27.( )是各种变配电装置防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
A.采用(阀型)避雷器 B.采用避雷针 C.采用避雷带 D.采用避雷网
28.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以按( )考虑。
A.50~100Ω B.800~1000Ω C.100~500kΩ D.1~5MΩ
29.( )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而且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不致使内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A.增安型 B.本质安全型 C.隔爆型 D.充油型
30.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 )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 B.30mA及以下 C.1A以上 D.1A以下
31.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
A.5MΩ B.1MΩ C.2MΩ D.0.5MΩ
32.当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时,应采取屏护措施。变配电设备应有完善的屏护装置。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的变压器四周应设不低于( )高的固定围栏(墙)。变压器外廓与围栏(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
A.1.4m,0.8m B.1.7m;0.8m C.1.7m;0.3m D.1.4m;0.3m
33.为了保证在故障条件下形成故障电流回路,从而提供自动切断条件,保护导体在使用中是( )的。
A.允许中断 B.不允许中断 C.允许接入开关电器 D.自动切断
34.低压线路零线(中性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4Ω B.10Ω C.50Ω D.100Ω 二、多选题
1.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主要用于( )。
A.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B.防止供电中断 C.减少线路损耗 D.防止漏电火灾事故 E.防止人员接近带电体
2.下列电源中可用做安全电源的是( )。
A.自耦变压器 B.分压器 C.蓄电池 D.安全隔离变压器 E.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
3.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悬浮粉尘、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以及在电气设备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环境。下列分区中属于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区域的是( )。
A.1区 B.2区 C.10区 D.11区 E.21区
4.下列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的有( )。
A.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B.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
C.蓄电池 D.干电池 E.安全隔离变压器
5.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的.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除了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有关之外,还与下列( )有关。
A.电流的种类 B.电流的持续时间 C.电流的通过途径 D.电流的初相位 E.人体状况
6.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位置,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不宜设在有火灾 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不应设在下列( )场所。
A.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B.厕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C.浴室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D.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E.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7.TN系统的“TN”两位字母表示系统的接地型式及保护方式,下列各解释中与该系统情况相符合的有( )。
A.前一位字母T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B.前一位字母T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C.后一位字母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D.后一位字母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E.后一位字母N表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经阻抗接地
8.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 )。
A.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 B.道路 C.通航河流 D.索道 E.爆炸性气体环境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保护型式方面的知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保护型式分为三类,分别是TN、TT和1T系统,表达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两位字母解释是:
前一位字母:若为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该位字母若为T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后一位字母:若为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该位字母若为N则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对照题目中的描述可知,该系统是TN系统,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2.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保护型式方面的知识。参见上题解释可知,选项 C是正确的。
3.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保护型式方面的知识。参见上题解释可知,选项 A是正确的。
4.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几种型式。保护接零系统即TN系统按照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有三种型式,分别是TN—C、TN—C—S和TN—S系统,它们的区别在于在TN—C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在TN—C—S系统中,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在前段部分是合一的,在后段部分是分开的;在TN—S系统中,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除了在电力系统中性点(系统接地点)处相连之外,在整个系统中,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对照题目中的描述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
5.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的知识。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如下:
0类设备一——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效,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这等于要求设备只能在不导电环境中使用。比如木质地板和墙壁,且环境干燥的场所等。由于对于环境要求过于苛刻,使用范围受到局限。
工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对于使用软电线或软电缆的设备,软电线或软电缆应具有一根保护(接地)芯线。这样,一旦基本绝缘失效,由于能够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已经与接地线连接,因而人员的安全可以得到保护。
IU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
Ⅲ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特低电压。三类设备是从电源方面就保证了安全。应注意Ⅲ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对照题目中的描述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6.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的知识。解释参见第5题。
7.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的知识。解释参见第5题。
8.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变配电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等房屋建筑环境管理的知识。变配电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等房屋建筑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持满足“四防一通”,(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动物侵入及保持良好通风)的要求(也有“五防一通”,的提法,是在“四防一通”的基础上补充了防雷)。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9.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电气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知识。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及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的防护等级。第二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防止由于进水而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的防护等级。不要求规定特征数字时,该处由用“X”代替。附加字母和(或)补充字母可以省略,不需代替。
10.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跨步电压知识。当电流通过接地体流入大地时,接地体周围各点的对地电压曲线基本呈双曲线形状,即接地体具有最高的电压,随着离开接地体,电压逐渐降低,对于简单接地体,离开接地体20m处电压基本降至零。人体承受的电压UN可以看出,距离接地体愈近,承受的UN将愈大。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11.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插头与插座中的保护接地(零)极的正确接法知识。插头与插座应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地(零)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严禁在插头或插座内将保护接地(零)极与工作零线连接在一起,因为,在这种错误接法下,一旦出现相线与工作零线发生了对调(错接),或工作零线上的熔断器发生了熔断等情况,将会使电气设备外壳带电,对地电压最高可达相电压,造成触电事故。选项 D的将插座的保护接地(零)极与水管或暖气管连接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水管或暖气管与PE线之间连接其可靠性是没有保证的。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12.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位置的选择知识。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线路应敷设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设施。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电缆沟敷设。电气线路宜沿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的外墙敷设。
所以,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13.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位置的选择知识。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电缆沟敷设。不论易燃物质比空气轻还是重,电气线路均宜沿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的外墙敷设。
所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14.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对不同静电放电的危险性知识。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发生在放电时。正确判断需要对几种静电放电有一个基本了解。
电晕放电——发生在带电体尖端附近局部区域内。电晕放电的能量密度不高,如不发展则没有引燃一些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引燃能力小。
刷形放电一-火花放电的一种,在带电电位较高的静电非导体与导体间较易发生,其放电通道有很多分支。刷形放电释放的能量不超过4mJ,应注意其局部能量密度具有引燃一些爆炸性混合物的能力,引燃能力中等。
火花放电-一主要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放电通道火花集中,一般不形成分叉,引燃能力很强。
传播型刷形放电一传播型刷形放电形成密集的火花,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由此可知,选项C是正确的。
15.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对架空线路与爆炸危险环境的间距掌握。我国标准规定,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爆炸危险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危险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规定架空线路与爆炸危险环境的间距,主要是考虑一旦发生架空线断线或杆塔倒塌事故,线路短路或接地电火花(电弧)不会作用到爆炸性气体环境,因此不会形成电气引燃源。由此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
16.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触电事故的类型和对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的理解,以及对触电事故的规律的掌握。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类型。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其中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题目中所说的低压是指有效值为1000V以下的交流电压。低压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移动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分布广,数量多,且主要与非电工人员接触,一旦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防护措施不力,就容易发生电击事故。因此,统计数字表明,大部分的低压触电死亡事故是由电击造成的。因此,选择C。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一般还不至于发生触电危险,因此不选B。电烧伤属于电伤的一种,因此,D与A一样均是不正确的。 17.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变配电站(室)内环境和管路布置方面的知识。变配电站(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或线路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螺纹接头和阀门等;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这些规定主要是防止因管路泄漏而殃及电气设备,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选项A和B的“不宜设置……”,应为“不应设置……”,因此选项A和B是错误的。选项C中“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螺纹接头”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只有D是正确的。
18.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跨步电压知识。跨步电压触电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自接地的带电体流入地下时,在接地点周围的土壤中产生的电压降形成的。参见图1—8。由于半球壳a(假想)的面积小于半球壳b,所以a处的电阻大,导致a处的压降大。
由此可知,选项中A显然是正确的。B为跨步电势,指的是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电位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人的跨距)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应注意跨步电势与跨步电压的区别,跨步电势的存在是造成跨步电压触电的前提,跨步电势对应于存在电位差的两点之间没有人的双脚接触时的情况,而一旦人的双脚接触到上述两点时,相当于在上述两点间连接了一个人体电阻,使整个系统的等效电路发生了改变,于是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时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就是所说的跨步电压。c临界电压和D故障电压均与题意不符,是不正确的。
19.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电击的种类划分,具体是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区别。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时,称为直接接触电击。而当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例如,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外壳意外带电的情况下,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区分直接接触电击和问接接触电击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基本防护措施不同。题目中所说情况不属于直接接触电击,也与静电无关,这两种电击均与带电体接触,不属于没有接触的电击,因此,A、C、D不正确,只有B正确。
20.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首先应明确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即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其中: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间距一-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甩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
由于题目明确说明是防止触电的措施,不是防止电磁场伤害的措施,故A是错误的。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是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而不是绝缘、屏护和间距,因此B也是错误的。仅从绝缘不是防止静电电击的方法,就可以判定C是错误的。因此只有D是正确的。
21.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措施。保护接零是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的防触电基本防护措施。在此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
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是:当某相发生漏电时,由于设备金属外壳实施了保护接零措施,使该相对零线之间形成了单相短路,所产生的单相短路电流Iss会促使电源侧的保护元件动作,从而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
选项A为保护接地,由于保护接地系统是将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实施接地,而不是接保护零线,因此A不正确。选项C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指以保持零电位或兼做工作电流回路为目的所做的与大地的连接,而不是与保护零线连接,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的工作接零是指以工作为目的而不是仅以安全为目的所做的接零。例如单相设备电源中工作零线的接零。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选项B的保护接零是正确的。
22.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构成。保护接零系统又称为TN系统。 TN系统有三种方式: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在TN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外露可导电部分)均采取接零保护措施。具体来说,在TN~S系统,以及TN—C—S系统中PE线与N线分开后的部分,是与保护零线PE线连接,在TN—C系统,以及TN—C—S系统中PE线与N线分开之前的部分,是与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共用的PEN线相连。选项A中的IT是保护接地系统。选项 B的TT属于接地系统中采取的保护接地。选项D的三相三线制连零线都不存在,更谈不上保护接零了。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23.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即TN系统三种方式的构成: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在上述系统中,工作零线即中线,用N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体,用PE表示。当一根线即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时,用PEN表示。由此可知,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 17.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变配电站(室)内环境和管路布置方面的知识。变配电站(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或线路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螺纹接头和阀门等;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这些规定主要是防止因管路泄漏而殃及电气设备,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选项A和B的“不宜设置……”,应为“不应设置……”,因此选项A和B是错误的。选项C中“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螺纹接头”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只有D是正确的。
18.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跨步电压知识。跨步电压触电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自接地的带电体流入地下时,在接地点周围的土壤中产生的电压降形成的。参见图1—8。由于半球壳a(假想)的面积小于半球壳b,所以a处的电阻大,导致a处的压降大。
由此可知,选项中A显然是正确的。B为跨步电势,指的是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电位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人的跨距)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应注意跨步电势与跨步电压的区别,跨步电势的存在是造成跨步电压触电的前提,跨步电势对应于存在电位差的两点之间没有人的双脚接触时的情况,而一旦人的双脚接触到上述两点时,相当于在上述两点间连接了一个人体电阻,使整个系统的等效电路发生了改变,于是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时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就是所说的跨步电压。c临界电压和D故障电压均与题意不符,是不正确的。
19.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电击的种类划分,具体是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区别。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时,称为直接接触电击。而当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例如,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外壳意外带电的情况下,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区分直接接触电击和问接接触电击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基本防护措施不同。题目中所说情况不属于直接接触电击,也与静电无关,这两种电击均与带电体接触,不属于没有接触的电击,因此,A、C、D不正确,只有B正确。
20.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首先应明确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即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其中: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间距一-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甩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
由于题目明确说明是防止触电的措施,不是防止电磁场伤害的措施,故A是错误的。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是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而不是绝缘、屏护和间距,因此B也是错误的。仅从绝缘不是防止静电电击的方法,就可以判定C是错误的。因此只有D是正确的。
21.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措施。保护接零是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的防触电基本防护措施。在此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
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是:当某相发生漏电时,由于设备金属外壳实施了保护接零措施,使该相对零线之间形成了单相短路,所产生的单相短路电流Iss会促使电源侧的保护元件动作,从而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
选项A为保护接地,由于保护接地系统是将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实施接地,而不是接保护零线,因此A不正确。选项C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指以保持零电位或兼做工作电流回路为目的所做的与大地的连接,而不是与保护零线连接,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的工作接零是指以工作为目的而不是仅以安全为目的所做的接零。例如单相设备电源中工作零线的接零。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选项B的保护接零是正确的。
22.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构成。保护接零系统又称为TN系统。 TN系统有三种方式: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在TN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外露可导电部分)均采取接零保护措施。具体来说,在TN~S系统,以及TN—C—S系统中PE线与N线分开后的部分,是与保护零线PE线连接,在TN—C系统,以及TN—C—S系统中PE线与N线分开之前的部分,是与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共用的PEN线相连。选项A中的IT是保护接地系统。选项 B的TT属于接地系统中采取的保护接地。选项D的三相三线制连零线都不存在,更谈不上保护接零了。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23.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即TN系统三种方式的构成: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在上述系统中,工作零线即中线,用N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体,用PE表示。当一根线即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时,用PEN表示。由此可知,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 24.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特低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方面的知识。首先应对特低电压额定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应于特低电压的系列,其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所谓特低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是指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与其说是选用,倒不如说是按规程使用,因为相关的规程已经将典型场所使用的特低电压值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25.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直击雷防护方面的知识。直击雷防护是各类防雷建筑物、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均应采取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的措施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避雷网(带)。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独立避雷钝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选项A的雷电侵入波防护也是各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的防雷措施。就雷电侵入波的防护而言,随防雷建筑物类别和线路的形式不同,措施要求不一样。主要措施如低压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人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当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处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等。选项C的反击和选项D的二次放电的对策措施是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以及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与接地装置相连;将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OOmm时,用金属线跨接。这些措施是与防直击雷措施明显不同的。因此,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26.答案:D。
此题的考点是雷电侵入波危害事故方面的知识。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和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的传播速度在架空线路中约为300m/txs,在电缆中约为150m/μs。属于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根据有关统计,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27.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变配电装置防雷电侵入波的相关知识。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设备的绝缘。避雷器是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正常时处在不导通的状态。当出现雷击过电压时,避雷器的火花间隙就被击穿,或由高阻变为低阻状态,使过电压对地放电,切断过电压,从而实现设备的保护。过电压终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复不导通状态,使线路恢复正常工作。避雷器的形式主要有阀形避雷器和管形避雷器,应用最多的是阀形避雷器。阀形避雷器由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阀片组成,装在密闭的绝缘瓷套内。火花间隙是由多个间隙串联而成的。每个火花间隙由两个用黄铜片冲制而成的电极和一个云母垫圈组成。云母垫圈的厚度为0.5~1mm。非线性电阻阀片是直径为55~1OOmm的饼形元件,由电工用金刚砂(SIC)颗粒烧结而成。这种阀片具有非线性特性,正常电压时,阀片电阻很大,而过电压时,阀片电阻变得很小。其作用类似一个阀门的作用:对于过电压,阀门打开,使雷电流泄入地下;过电压一消失,阀门关闭。“阀形”正是由此得名。另一种是压敏阀形避雷器,属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一种没有火花间隙,只有压敏电阻阀片的新形避雷器。压敏电阻阀片是由氧化锌、氧化铋等金属氧化物烧结制成的多晶半导体陶瓷元件,具有极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已接近理想的阀特性。在持续运行电压下,避雷器呈高阻状态,当大气过电压幅值超过一定范围时,其电阻变得很小,避雷器导通状态,能很好地泄放雷电流,导通后其两端的残压被抑制在被保护设备的绝缘安全值以下,从而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在过电压终止后,它呈现极大的电阻,能迅速有效的抑制工频续流,因此,无需火花问隙来熄灭由工频续流引起的电弧。压敏电阻的通流能力很强,使得压敏避雷器能够体积很小。压敏避雷器适用于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由此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而选项B、C、D均为防直击雷措施,与题意不符合。
28.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人体阻抗的相关知识。人体阻抗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其中,皮肤阻抗在人体阻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人体电阻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动,如接触电压的增大、电流的增大、频率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体阻抗下降.皮肤表面潮湿、有导电污物、伤痕、破损等也会导致人体阻抗降低。接触压力、接触面积的增大均会降低人体阻抗。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29.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防爆电气设备的相关知识。按防爆结构形式,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以下类型(括弧内字母为该类型标志字母):
隔爆型(d)——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外壳,而且不致使内部爆炸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用钢板、铸钢、铝合金、灰铸铁等材料制成。
增安型(e)——在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备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不正常时,有引燃的可能)。
充油型(o)——将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带电零部件浸在绝缘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上方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充砂型(q)——将细粒物料充入设备外壳内,令壳内出现的电弧、火焰、壳壁温度或粒料表面温度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ia、ib)——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分为ia级和ib级。ia级在正常工作、发生一个故障及发生两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区;ib级在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1区。
正压型(p)——向外壳内充入带正压的清洁空气、惰性气体或连续通入清洁空气,以阻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的电气设备。按充气结构分为通风、充气、气密三种形式。保护气体可以是空气、氮气或其他非可燃气体。这种设备应有连锁装置,保证运行前先通风、充气。运行前通风、送气的总量最少不得小于设备气体容积的5倍。
无火花型(n)——在防止产生危险温度、外壳防护、防冲击、防机械火花、防电缆事故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防.止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产生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
特殊型(s)——上述各种类型以外的或由上述两种以上形式组合成的电气设备。
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30.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相关知识。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的漏电动作电流值。该值反映了漏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我国标准规定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为:6mA、10mA、(15)mA、30mA、(50)mA、(75)mA、100mA、(200)mA、300mA、500mA、1000mA、3000mA、5000mA、10000mA、20000mA共15个等级(其中带括号的值不推荐优先采用)。其中,30mA及其以下者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30mA以上至1000mA者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者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31.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电气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要求方面的知识。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就一般而言,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要求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运行中的线路和设备,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不小于1000Ω;特低电压下工作的设备同220V一样,不得低于0.22MΩ;在潮湿环境,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500Ω;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Q。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32.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屏护和间距方面的基本知识。根据GB 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的变压器四周应设不低于1.7m高的固定围栏(墙)。变压器外廓与围栏(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1.7m的高度基本上是普通人的身长,此高度的围栏(墙)使得人的手臂难于从上面伸进围栏内,且一般不易翻越进入。变压器外廓与围栏(墙)的0.8m净距的确定,主要是因为一般人的臂长一般不大于0.8m,在此净距下,即使人通过栏杆间隙向围栏内伸手,也难于接触到电气设备的外廓。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33.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有关保护导体的知识。保护导体是防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与下列任何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总接地线或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接地极;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保护导体分为人工保护导体和自然保护导体。人工保护导体有多芯电缆的芯线、与相线同一护套内的绝缘线、单独敷设的绝缘线或裸导体等。自然保护导体有电线电缆的金属覆层,如护套、绝缘层、锴装层;导线的金属导管或其他金属外护物;某些允许使用的金属结构部件或外部可导电部分,如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等。
保护导体的断开或发生缺陷有可能由于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触电事故,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电气火灾和设备损坏。因此必须保证保护导体的可靠性。为了保持其连续性,所有保护导体,包括有保护作用的PEN线上均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保护导体应有防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的措施;保护导体的接头应便于检查和测试;可拆开的接头必须是用工具才能拆开;各设备的保护支线不得串联连接,不得用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作为保护导体的一部分。
由上述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34.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有关知识。重复接地是指PE线或PEN线上工作接地以外其他点的再次接地。重复接地的作用如下。
①减轻零线断线的危险 如果没有重复接坩,当发生了零线断线的情况,断口后方有一相碰壳时,与设备外壳接触的人体几乎承受全部电压;而有重复接地时,当发生了零线断线的情况,断口后方由于有重复接地,在发生一相碰壳时,与设备外壳接触的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大大下降,使触电的危险性大大减小。
另外,如果没有重复接地,当发生零线断线时,三相不平衡负荷会使负载中性点漂移,使接零设备外壳带电,会使触电危险性增加。
②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有重复接地时,当发生了一相碰壳时,短路电流除了流过零线之外,还流过重复接地电阻和中性点接地电阻,由于重复接地电阻与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分压作用,使得与设备外壳接触的人体所承受的对地电压比起无重复接地时大大下降,触电的危险性大大减小。
③缩短漏电故障的持续时间 由于重复接地和工作接地构成零线的并联分支,能够增大单相短路电流,缩短线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
④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架空线路零线上的重复接地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可使雷电过电压得到减轻。重复接地的要求如下。
a.设置位置配电线路的最远端;进线处(电缆或架空线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架空线路每1km处(主要考虑防雷,多加重复接地可降低雷电过电压);200m以上线路的分支处等。
b.重复接地阻值要求 一般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
由上述可知,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二、多选题
1.答案:AD。
此题的考点是漏电保护装置的相关知识。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单相电击保护;也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还可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它主要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漏电保护装置不能防止供电中断,恰恰相反,当发生漏电超过阈值时,要自动切断供电电源。它也不能防止人员接近带电体。由此可知,选项AD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2.答案:CDE。
此题的考点是提供特低电压的安全电源的知识。特低电压必须由安全电源供电。可以作为安全电源的主要有:
①安全隔离变压器或与其等效的具有多个隔离绕组的电动发电机组,其绕组的绝缘至少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安全隔离变压器电路。
安全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与二次绕组之间必须有良好的绝缘(其间还可用接地的屏蔽隔离开来)。
②电化电源或与高于特低电压回路无关的电源,如蓄电池及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等。
③即使在故障时仍能够确保输出端子上的电压(用内阻不小于3kEt的电压表测量)不超过特低电压值的电子装置电源等。
由此可知,选项CDE符合题意,是正确的。选项A的自耦变压器和选项B的分压器均不能与低压供电系统隔离,存在触电的危险。因此选项AB是错误的。
3.答案:CD。
此题的考点是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区域的知识。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是指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悬浮粉尘、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以及在电气设备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划为10区和11区: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由此可知,选项CD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4.答案:ABCD。
此题的考点是应急电源相关知识。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可以作为应急电源的有:①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②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③蓄电池;④干电池。
由此可知,选项ABCD是正确的,选项E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是用于防止触电事故作为安全特低电压电源使用的,其供电一般情况会随着正常电源的断电而中断,因此,不能作为应急电源。
5.答案:ABCE。
此题的考点是人体的电流作用效应相关知识。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①电流值;
②电流持续时间;
③电流途径 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④电流种类 100Hz以上交流电流、直流电流、特殊波形电流也都对人体具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⑤人体状况 因人而异,健康情况、健壮程度、性别、年龄等。
由此可知,选项ABCE是正确的,选项D所列电流的初相位是反映交流电的三要素中的要素之一,指的是t=0时交流电流的相位大小,该参数与人体触电后的伤害程度可以说没有关系。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6.答案:ADE。
此题的考点是变电所位置选择的相关知识。变电所位置的选择,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邻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由此可知,选项ADE是正确的。注意选项BC所表示的是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而规程中只规定不应在它们的正下方,并没有规定其正上方不应设置,因此BC是错误的。
7.答案:AD。
此题的考点是系统的接地形式及保护方式。TN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两位字母解释:
前一位字母:若为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该位字母若为T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后一位字母:若为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该位字母若为N则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由上述可知,只有选项AD是正确的。
8.答案:AE。
此题的考点是与架空线路相关的问距。为了防止架空线路在发生短路、断线等事故时形成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引火源;同时,也防止在建筑物发生火灾以及爆炸危险场所发生爆炸时,殃及架空线路,我国相关规程规定架空线路应避免跨越建筑物,不应跨越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1OkV及其以下的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环境。因此,选项AE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