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60|回复: 0

北大连续出手整治,大火的“名校研学游”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连续出手整治,大火的“名校研学游”何去何从?
上游新闻


2023年07月25日 16:08:56 来自重庆





7人参与1评论




北京大学再次出手了——7月24日,北京大学发布《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通报称,7月21日,一个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北大将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预约权限。这不是北大首次对研学团队违规入校出手。就在半个多月前,7月7日,北京大学保卫部也通报了一例“校外研学团队通过联系校内人员、拆分预约入校”违规案例。

随着暑假来临,全国各地迎来研学游高峰,很多研学团队均将“近距离体验名校氛围”“与清北学霸面对面”作为宣传卖点。公开报道显示,原本定位于“校外教育活动”、非营利性质的研学游(研学旅行),近年来俨然成为了一门“生意”,不少研学游费用动辄几千上万,却“游而不学”。“清北门口拍照打卡”“一半行程在路上”,这是不少人对研学游的评价。原本具有公益和社会属性的研学游,为何成为“游而不学”的打卡式旅行?“变味”的研学游该如何回归本心?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爆点:北大半月内两次出手整治研学团

公开报道称,7月24日,北京大学发布《校友预约入校违规情况通报》。通报称,7月21日,一个名为“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课”的校外研学团队,由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拆分预约139名学员入校,每人收费10800元,合计收费约150万元。

7月24日,北京大学发布情况通报,本月内再次出手整治研学团队违规入校行为。图片来源/北大校友网截图

该通报称,依据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将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权限,其不再具有预约本人及同行人员权限。与此同时,学校保卫部、校友工作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校友预约系统使用规则,明确预约同行人员但实际未同行的校友,将取消预约同行人员权限,不再恢复。

无独有偶。7月7日,北京大学保卫部也曾发布通报称:7月5日,一个名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学团队,通过联系校内人员、借用账号在树洞平台发布预约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预约,由多名校内师生预约入校。通报称,将关闭组织人员的预约入校系统使用权限,不再恢复。

据介绍,为满足暑期公众参观需求,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先后发布预约参观消息。其中,北京大学在本月8日起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平安燕园”微信公众号称,为维护校园秩序,个人和团队预约均实行限额管理。此外,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参观者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

然而,一些打着“研学”名义的团队,却破坏了高校校园的暑期秩序。

乱象:近万元清北研学游变成校门打卡游

“打着名校研学的旗号宣传,结果却临时告知进不去,有种被骗的感觉!”最近,家长丁女士发布朋友圈,痛斥某研学机构的虚假宣传行为。

暑期来临,进入北大等名校校园内接受熏陶,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心愿。

她说,自己为9岁儿子精心挑选了7月3日的名校暑期研学项目,广告中明确提到有北京大学的参观行程。“孩子一看能进北大,眼睛都亮了,吵着嚷着就要报这个。”丁女士说,尽管该项目9980元价格远超心理预期,但她还是为儿子的名校梦买了单,“我也希望他能进名校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激励他努力学习。”

“这里明明写着,一整天都在北大,学生将进入校园参观,了解专业学科设置及校园生活。”在丁女士展示的行程单上,赫然写着“第三天青年力量召唤,全天:北京大学”的加粗文字,当晚还会有一场“状元见面会”,学生将和北大校友见面,分享成长经历。然而,当儿子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发时,丁女士却被告知,因北大在该团期内尚未开放社会参观,整日行程替换成参观其他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将安排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

调查:非营利性的研学游产业链初显

究竟什么是研学游?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游),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今年7月,北大入校通道,不少游客顶着烈日排队等候进入。

《意见》还指出,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同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明确研学旅行主办方应为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方,承办方为与研学旅行活动主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教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采访时称,研学旅行与传统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公益性、社会性比较强。研学旅行一定是研学在先,旅行在后。过去几年,随着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识提高,更多机构从研学旅行中看到了商机,将研学游当成一门生意。

打开某主流旅游平台,研学项目费用大多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时间在4到4天,最高也有接近万元的“七日清北游”。

经调查发现,目前研学旅行市场上,研学企业、亲子游/冬夏令营机构、旅行业转型(研学游)创业者等鱼龙混杂。企查查数据显示,近6个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992家。社交平台上,也能看到不少个人创业者组织的研学旅行。

一家研学旅行社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透露,公司具有旅行社资质,并且成立了一家教育公司,但没有与学校等有举办研学活动的相关合同。记者又以消费者身份通过某旅行平台联系了两个近期可报名研学活动的旅行社。两家旅行社工作人员称,公司是旅行社,新增了研学业务,无开办研学活动的相关资质或合同,也没有开展研学的课程方案。

近日,“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还登上微博热搜。有清华和北大学子反映,山东济南一公司举办研学活动,邀请清北学生分享经验并承诺给费用,但清北学生去做分享后发现,宣传与事实严重不符。名校游变成校园门口打卡游,草草了事。

支招:“变味”的研学游如何回归本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研学旅行目前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尚未完成应有的理论建构和政策设计。如果将组织者限定于学校管理者和旅行社,很容易变成一个内卷的产业体系。但如果仅仅把研学旅行当作一门生意,就算市场规模再大,也不是国家战略格局中研学旅行应有的样子。推动研学旅行向好发展,应由教育、文化和旅游、地方政府等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研学营地。

戴斌建议,研学营地的选址范围,可以是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是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集聚的重点区域,也可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样的城市空间。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明德表示,首先,研学旅行组织者应该有比较完整的研学教案,让监管者和家长有可衡量研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像当前很多研学机构问孩子是否满意。其次,研学带队者要善于讲解,能够把研学所见转化为知识。

戴斌还指出,研学旅行不能只盯着传统历史文化。其实,研学中可以涉及很多知识,比如学习建筑知识、自然地理甚至地球学的相关知识。

上游新闻综合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澎湃新闻、北京晚报等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北大校友网、北大官网

编辑:朱亮

责编:王蓉 官毅

审核:冯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5-1-21 0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