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味的气体,加压至1.09×105Pa以上时,为金黄色液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 氯气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能在氯气中燃烧,一些易燃性气体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氯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反应或爆炸性反应;氯气为剧毒化学品,接触极限(MAC)为 1mg/m3,大鼠吸入LC50为293ppm(1小时)。吸入、食入或经皮吸收可致死。3.5ppm时可感到臭味;15ppm时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感到痛疼、咳嗽、窒息及胸部紧束感;50ppm会有严重伤害,胸痛、吐黏痰及咯血;100ppm时立即死亡。接触气体或液化气体可引起灼伤、严重损害和(或)冻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氯气曾被用作强杀伤性的武器,使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
液氯钢瓶泄漏时,现场负责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若小量泄漏,可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避免液体流出。易熔塞处泄漏时,应有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瓶阀泄漏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又无法处理时,应将载氯瓶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如无法堵漏或大量泄漏,现场所有人员应立即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到达安全距离后,立即拨打119报警。
事件处理的组织者,要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操作,消除泄漏区域附近的所有点火源,封锁现场,建立警戒区,处理事故源,疏散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大量泄漏,考虑下风向,白天撤离至少800米,夜间至少3100米。
抢险救援人员要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污染区居民应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向上风向地区转移,切勿进入低洼处。到了安全地带要好好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眼睛、皮肤受到刺激时,应用大量水冲洗,吸入严重患者应及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