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解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郑玉堂,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张帅,烟台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孙岩松,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服务科副科长王丽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烟台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2023年12月1日施行
条例共二十七条,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以法治力量推进烟台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
01 注重规划引领
明确规划引领的海绵城市建设原则,健全完善相关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水利等部门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做好与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形成有引领、有支撑的系统性规划体系。
02 完善长效机制
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建设、验收管理等各环节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标准,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技术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03 强化运维管理
海绵城市设施移交后,及时确定运营维护责任人。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以及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对于运营维护责任人不明确的,按照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确定运营维护责任人。通过明确运营维护责任人,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海绵设施达标运转,发挥出设计效益。
04 严格法律责任
对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施工图审查、运营维护等单位有违反条例规定行为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系统,并依法予以处罚。
▲发布会现场
烟台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情况
2022年,烟台市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共获9亿元奖补资金。烟台市以此为契机,统筹实施排水设施、河道生态修复、道路海绵化建设等工程,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系统韧性,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至2024年末,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达到55%以上,内涝积水点全部消除,内涝防治标准基本达到30年一遇,以此实现北方低山丘陵、滨海缺水型城市高质量海绵城市建设示范。
示范创建以来,烟台按照“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域推进”的思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共谋划打造14个达标分区、276个示范项目,今年计划实施的16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凤凰湖公园、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天地广场等38个典型示范项目建成投用,崆峒胜境、烟台大学海绵提升改造等社会关注项目顺利推进,新增海绵城市建成面积3200万平方米。全市今年已完成84.7公里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105个建筑小区管网改造,河道防洪标准稳步提升,内涝风险应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01 机制建设方面
坚持协同推进。组建市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小组,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政府(管委)为成员单位,在市级层面形成了“建设专项小组+海绵办+海绵科”三级管理机制;各区市参照市级模式完成了海绵城市组织体系构建,形成了市县两级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结合示范建设任务目标,研究制定了《烟台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4)》等16个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体系框架。
筑牢法律基础。《烟台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细化考核标准。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烟台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从规划管控、机制执行、项目建设等方面,对各区市进行考核评分,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规范、有序落实。
▲发布会现场
02 项目建设方面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情况、流域治理思路、系统性突出问题以及项目连片效益,围绕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提升等内容开展14个达标分区、276个项目建设,其中,重点打造芝罘区崆峒岛分区、芝罘岛分区、莱山区庙后-凤凰湖分区、蓬莱区晒甲河分区等4个集中示范展示区,突出问题导向、精品把控、样板创建,探索适合烟台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03 中央专项资金使用方面
根据《烟台市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已将第一批2.2亿元奖补资金分配下达至各区市,近期将完成第二批2亿元奖补资金分配工作,保障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04 强化技术支撑方面
聘请北京建筑大学等作为技术咨询单位,派遣专业技术团队驻场办公,开展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为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来源:烟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