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48|回复: 0

浙江宣传:六看中国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3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宣传:六看中国经济浙江宣传

2023年12月13日 07:31:30





0人参与0评论



近两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如何读懂今年的经济形势、看穿明年的发展态势?是“雾里看花”,还是“洞若观火”?今天,我们从六个视角一探究竟。

台州黄岩的浙江公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操作全自动焊接机生产太阳能电池片 图源:新华社

一、全面看,回升向好的态势是一条波浪式曲线

中国经济体量大、牵涉面广,想要正确认识,绝不能以管窥蠡测的方式,仅凭少数几个指标就轻易下结论。其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变量,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比如,生产供给稳步回升。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国粮食再获丰收,这已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另外,在工业和服务业上,增势同样良好,今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9%。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也正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强劲动能。

也许你会问,经济发展这么好,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为什么还会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呢?既然看评级,那就不能只看穆迪一家,近期还有多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比如摩根大通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5%上调至5.2%,摩根士丹利从4.8%上调至5.1%,花旗集团从5%上调至5.3%等。另外,至今已有如微软、英伟达、特斯拉、路易威登等全球商业巨头负责人接连访华寻求合作机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正如一条波浪式上升的曲线,于我们自身而言,更加需要笃定信念,从中看到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 图源:视觉中国

二、个体看,为什么有些百姓体感与宏观数据好像不一致?

2023年前3季度,我国的GDP总额为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可以说,从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而且放在全球来看都是属于高增长的第一梯队。

但尽管如此,很多人却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工作越来越不好找,赚钱越来越难,钱也越来越不敢花,这是为什么呢?

大的方面,必须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过了以前高速增长的阶段,转而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面临长时段的结构调整。比如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迅速崛起,而以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力”增速放缓。这种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阵痛,尤其是前者的增长动能不足以覆盖调整期带来的缺口时,就将使得部分人的收入与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上海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等待装船运往澳大利亚的上汽MG品牌汽车和新能源车 图源:新华社

从小的方面而言,相比较宏观上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等,个体对经济发展的体验更为细微,百姓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来感受经济发展,宏观指标的综合性与微观感受的分散性天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

比如,CPI的变动与居民对物价变动的感知存在一定偏差就属于正常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是平均的综合指标,反映的是众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走势,而老百姓日常感受到的往往是单一品种的价格变动。

加之现在传播技术等因素的叠加,也使得普通人对经济发展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比如股市的风云变幻、互联网行业的调整转型,等等,时不时在网络上掀起舆论风浪,不可避免地放大了大众的焦虑情绪。

三、历史看,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对于中国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中国经济确如大海一般波澜壮阔,小风小浪、风雨兼程是常态,大风大浪也时而有之。但每每在克服危机之后,总能焕发出更蓬勃的活力。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承受住巨大压力,采取多重策略平稳度过危机,一时之间让整个世界瞩目;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行稳致远的一面。跨过那次危机后,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

当前,地缘政治、世纪疫情、全球通胀等虽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中国经济关关难过关关过的“硬核成绩单”来看,我们也理应葆有信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现在正是中国经济爬坡闯关之时,少不了遭遇一些波动和曲折,但接受考验的同时也是在磨砺自身,过了这个坎,下一程定然是阳光灿烂。

四、辩证看,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客观地说,中国经济就是在蹚水过河,不论是面对机遇还是挑战,时时刻刻都处于新的发展变化之中。

看国内,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交织重叠,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仍存在安全风险,中国经济仍需攻坚克难。

看国际,受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诸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在磕磕绊绊中前行,世纪疫情带来的直接冲击虽已逐步褪去,但其造成的深度影响仍在持续。再加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

此外,一些西方媒体通过认知战来唱衰中国经济或唱空中国经济,鼓噪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去风险论”,罔顾事实,无中生有,混淆视听,妄图扰乱各界对中国经济的判断、预期与信心。

但老话说得好,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历史已不止一次证明,危机既是诱发守成国家衰落的动因,也是助推新兴国家变得更强的契机。当我们练就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本领,从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困难就会一项一项解决,问题就能一个一个攻破,从而“一跃而起”,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 图源:新华社

五、长远看,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既要看准现阶段的“形”,更要看清长期的“势”。

辨明大势。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最大底气。

把准走势。在世界“大班级”中,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强引擎之一。最新报道显示,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三分之一。近期,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就是最好的证明。

激发优势。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比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动力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等,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潜力所在。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才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压舱石”与“定心丸”。

今年以来国内文旅市场火爆,图为游客在西安城墙景区参观游览 图源:新华社

六、战略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12字的政策基调。

“稳中求进”是总基调。大家都熟悉,这既是基本方法,也是成功经验。说白了,就是坚持“稳”字当头。像我们国家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GDP一年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经济总量,因此稳定压倒一切,“稳”也是最大的“进”。这也要求我们要以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高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以高水平安全确保高质量发展。

“以进促稳”和“稳中求进”是一对辩证关系,强调的就是“稳”和“进”的关系。突出“以进促稳”是进一步凸显了“进”的成分,强调把各方面优势和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国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先立后破”,并不是说在先“立”的过程中没有“破”,只是“立”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像在征地拆迁中,先建好高品质安居房再拆迁,由“人等房子”转变为“房子等人”,这样不仅拆迁的难度系数会大大降低,而且拆迁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得到控制。可见,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机制扬弃、试点推广协调中,将“以立为先”,不会“为破而破”。

当然,说到底当前最要紧的还是稳预期、强信心,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关键所在。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5-1-19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