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用压力容器硬度的测量 赵恒忠,胡启凡,许显红 (泸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四川 泸州 646100) 在用压力容器常通过现场硬度测量来大致判断其强度、金相组织、化学成分等是否正常。有关标准也对硬度测量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的某些条款还存在难以实施或实施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就现场硬度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1
每个测量部位的测量数量 现场硬度检测采用最多的是便携式D型里氏硬度计,其检测方法按GB/T17394-98《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1]执行。GB/T17394-98规定每个测量部位测量五次,且任意两压痕中心之间距离不小于3mm,按此规定,即便是在实验室精确测量,测量区域至少也要有8.0mm的宽度。而压力容器焊接接头中的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过热区、母材虽然均具有一定的宽度,但有的区域宽度根本不能满足测量要求,表1为不同焊接方法焊接低碳钢时,热影响区、过热区等的平均尺寸。因此,进行压力容器硬度测量时,对焊缝、母材等宽度大的测量部位,可以也能按GB/T17394-98的规定执行;对热影响区、熔合区、过热区等宽度小的检测部位,只能每个测量部位测量一次。 表1
不同焊接方法热影响各区宽及总宽的平均尺寸[2] 焊接方法 | 热影响各区宽/mm | 热影响区总宽/mm | 过 热 区 | 相变重结晶区 | 部分相变区 | 手工电弧焊 | 2.2~3.0 | 1.5~2.5 | 2.2~3.0 | 6.0~8.5 | 埋
弧
焊 | 0.8~1.2 | 0.8~1.7 | 0.7~1.0 | 2.3~4.0 | 电
渣
焊 | 18~20 | 5.0~7.0 | 2.0~3.0 | 25~30 |
2
测量部位 对于压力容器的硬度测量部位,一些标准 [3]、 [4]笼统地规定对焊缝、热影响区、母材进行硬度测量。笔者认为硬度测量部位应分主次,过热区、可疑部位(如:使用中的鼓包、变形部位等)作为重点测量部位,焊缝、母材作为辅助测量部位。理由叙述如下: 2.1焊接接头的熔合区、过热区是组织、性能极其不均匀的部位,同时也是应力应变极其不均匀的部位,这两个区域是焊接接头中最危险的部位,应作为重点测量部位。但是现场硬度测量一般采用便携式D型里氏硬度计,其冲击头直径为3mm,而熔合区的宽度很窄,通常手工电弧焊在0.4~0.6mm之间,埋弧焊在0.25~0.5mm之间[5],不能实现现场硬度测量;即便是过热区,其宽度也较窄(见表1),冲击压痕边缘也可能有部分在熔合区、相变重结晶区内,但这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因此过热区可实现现场硬度测量,应作为硬度测量的重点测量部位。 2.2可疑部位也是重点测量部位。压力容器在特定的介质、温度等的作用下,可能引起局部鼓包、变形、金属色泽差异等外观缺陷,对这些部位进行硬度测量,可以大致判断出材质是否劣化。 2.3对焊缝、母材进行硬度测量的目的是为重点测量部位硬度测量结果提供比较基准。若重点测量部位在母材、过热区上,则辅助测量部位应选择母材正常部位;若重点测量部位在焊缝上,则辅助测量部位应选择焊缝正常部位。可疑部位硬度值与正常部位硬度值相差明显,则说明材质已经劣化。 |